大力推行并坚决落实民族政策 畲乡处处唱新歌

赏金猎人
2012-10-24 17:00:35

  >>>

  畲族村寨上金贝。

  畲族村寨上金贝。

  “三月三”畲族传统歌会。
“三月三”畲族传统歌会。

  蕉城区上金贝,是一个纯畲族村。

  这个仅有82户303人的村庄在先后被列入区、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后,现在又举步迈向更高层次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园、畲族村寨风情园和郊外生态休闲园建设。名声大噪的上金贝村,最近还成为福建省唯一一个入选央视四套推出的15集特色系列报道节目(探访民族村寨)。

  这里的变化只是当下宁德市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巨变的一个缩影。

  目前宁德共有42个少数民族,20.8万人口,其中畲族人口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90.9%,为全国畲族人口的26.7%,全省的51.6%。

  改革开放后,闽东少数民族地区在告别路不通、灯不明,信息闭塞,居所简陋的生存状况之后,近十年来,我市民族工作立足闽东实际,脚踏实地致力于实施扶贫攻坚、农业综合开发、脱贫致富创小康并融入全市环三发展战略,使宁德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

  据统计,2011年,全市少数民族农民人均纯收入5569元,近五年来年均增长10.45%;通过“造福工程”累计搬迁少数民族群众11741户53554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25.71%;全市9个民族乡和238个民族村全部开通程控电话、移动电话、闭路电视和通村公路水泥硬化工程,171个民族村通水……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大力推行并坚决落实民族政策,为闽东少数民族群众铺就了通向幸福的大道。

  >>>

  畲乡茶园。
畲乡茶园。

  中华畲族宫。
中华畲族宫。

  “一村一品”带动

  畲家茶果四海飘香

  每年的8月份,是溪塔村最热闹的时节。这个地处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风景区边缘的畲族村,不仅盛产刺葡萄,还以风光秀丽、独具闽东畲族风情,成为城里人乡野休闲的理想去处。

  刺葡萄给当地畲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近年来,在当地相关部门的扶持与带动下,大大激发了村民们种植刺葡萄的积极性,仅刺葡萄一项的收入就占溪塔村经济收入的近半,人均收入9505元。

  这是一项独具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也是党委政府近年来推行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程。

  在此工程的推动下,少数民族地区立足挖掘资源潜力,特别是注重发挥山地资源优势,现已培育形成三个支柱产业。优质水果产业。主要有福安溪塔刺葡萄、虎头高优水蜜桃,古田富达芙蓉李,霞浦西胜巨峰葡萄等;优质蔬菜产业。主要有福安马山千亩生姜、霞浦瓦窑头槟榔芋、屏南巴地反季节蔬菜等高优蔬菜示范村等;优质茶叶产业。建立了10多个茶叶生产示范村,种植金观音、铁观音、黄观音等优质茶叶1万多亩,创办了一批茶叶加工企业,打造了畲品红、畲韵红等一批畲族茶叶品牌。

  在农业经济唱红畲民生活的同时,畲族工业经济也大步迈进。闽东民族乡通过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工业平台建设,形成了一批相当规模、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其中,福安坂中工业区拥有电机电器、医疗器械、建筑建材等企业100多家;霞浦盐田工业区以合成革生产为主导产业;福鼎硖门工业区以轧钢精深加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为龙头。这三个园区工业产值分别占所在民族乡工业总产值的80%、80%和60%。据统计,2011年园区工业产值分别达30亿元、25亿元和13亿元,分别创税3000万元、2500万元和1600万元。

  工农业发展齐头并进,进一步增强了我市民族乡村的经济总量。2011年,民族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37.59亿元,较5年前增长198%,其中第一、二、三产业收入分别为10.52亿元、11.79亿元和9.12亿元。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不断增强,直接带动了群众的增收。2011年全市民族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的村有149个,占民族村的62.6%。乡镇企业总产值121.1亿元,企业营业收入118.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