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旺报》批厦门不文明现象 厦门人你怎么看?

舞动的月色
2012-11-02 09:15:38

  原声回放

  11月1日,台湾《旺报》刊发了一篇关于厦门文明程度的文章,引起了厦门市民热议。

  文中说道: “‘礼让的一小步,文明的一大步’、‘学习雷锋,做个有道德的人’、‘万众一心打造文明城市’类似的标语在厦门市的公交车后车窗,或是大街小巷处处可见。只是厦门市政府努力要将厦门打造成“富而好礼”的文明社会时,外来游客在这里却仍感受到许多不文明的表现:一位去年到厦门大学念书的黄小姐就指出,她至今还不能适应的就是挤公交车,当大家排队等公交车时,明明都可以搭上车,但是排在后面的人硬是要往前挤,或是插队;按规定电动车明明不能走快车道,偏偏有不少电动车主,就是要骑上快车道,与汽车、公交车争道,甚至还逆向行车;穿着摩登的小姐,喝完的铝箔包饮料空罐随手往路旁一扔;厦门要真正达到“富而好礼”的文明社会,还有一段长路要走。”

  是否真的如此文所说的那样 厦门市民们又如何看待此文对厦门的评价

  记者直击 公交有人让座 马路有人横穿

  晨报记者 雷妤

  昨日上下班高峰期,记者乘坐3路车从莲花三村到达轮渡码头。车每到一个站点,车门前就挤满了一堆乘客。记者看见,虽然乘车拥挤,上车的秩序混乱,但是不会相互推搡。如果有老人小孩等待上车,多数人都会主动的避让。每位老人上车,都有人主动让座。

  “车站是开放式的,也没有栏杆,我们谁都不知道对方要搭哪一辆车,怎么排队呀。”李女士无奈地答道。

  记者发现,不少交叉口行人不走斑马线的情况也的确存在,一位横穿马路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他平时基本上都是按照红绿灯过马路的,但有时候遇到有人横穿马路,就顺便跟着一起过,这样比较安全。

  “来厦门以后,我养成了从斑马线过马路的习惯。”赖小姐说,因为大家的习惯普遍很好,如果自己横穿马路就显得很突兀。

  昨日记者走访了一些居民区、旅游景区、城乡结合部发现,乱扔垃圾的人不在少数,但是区域性很明显。在居民区附近,在记者等待的15分钟内,没有看到一起乱扔垃圾的现象。而在旅游景区、城乡接合部,乱扔垃圾的现象比比皆是。“一到旅游的季节,垃圾量就特别多。”负责打扫轮渡码头一带卫生的林大伯说,一到节假日,他们就增派人手,有时都忙不过来。

  在走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在公共场合抽烟的人也十分多。轮渡的公共墙上贴着“禁止吸烟”的标语,但是还是有人无视规章,大口地吞云吐雾。“处罚力度不够嘛,抓到了吸烟的人,谁来罚 ”轮渡码头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遇到此类情况,他们最多也只能以劝导为主,根本没有处罚的权利。除了轮渡,其他公共场所也常见吸烟的“瘾君子”。

  市民声音 公车让座很积极

  [讲述人:志琰 厦大学生 曾游学台湾半年]

  在厦门那么久,厦门人公车让座是我在大陆任何一个地方都没见过的积极,至少四年里,我从没见过哪次坐公车发生抢座或是见了弱者不让座的现象。

  太客气了反而见外

  [讲述人:宋小姐 公司白领 曾与台商有合作]

  我与台湾人接触了很多次,最大的感触就是他们真的很有礼貌,随时随地都在“谢谢”、“对不起”,这一点我们的确是有差距。每个地方的人都有自己的相处方式,我认为朋友之间轻松地交往方式会更适合我,太客气反而见外。

  文明存在差异有主客观原因

  [讲述人: 曾先生 中学老师 曾去台湾旅游]

  我去过台湾旅游,不得不承认两者之间文明程度的确存在差距。但是这是有原因的,其一台湾人口较少,人员好管理,教育普及程度也高;其二,台湾曾经是“亚洲经济四小龙”,俗话说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陆晚发展了几年,目前精神文明也在不断提升;其三,我们去旅游也好,台湾同胞来厦学习也好,看到的只是局部现象,并不能代表厦门就是不文明。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