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有道理吗?
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我们经常都能听到,的确,对于很多生病的人而言,久病确实难以忍受,你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吗? 问:“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有道理吗?
观点1:俗语总能反映人性真实的一面,久病床前无孝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一个人丧失劳动能力,甚至丧失自理能力的时候,这个人就成了一种负累,虽然各种道理上讲子女都该在床前尽孝,但现实的困难有:不工作就没办法养家,看病也需要花钱;即便有钱找护工,却又很难让老人满意,老人就想看着孩子在自己身边。尤其是独生子女,如果多个亲辈生病了,看护哪一个?所以,现实当中,有所折扣的孝是最普遍的,即尽力但未必尽心,但这已经算是不错了。尽力就是找人看护或与人轮流看护,但不保证身边始终有子女在。尽心就是全心全意地照顾老人,陪伴左右,让老人开心。 观点2:这让我想起了初中的一个数学老师,初中的时候老师家里的空房间是拿来出租给我学生住的,那时候我就住在数学老师家里,他家后方总是传来一阵阵老人的叹惜声和唉叫,当时还觉得挺恐怖的,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数学老师年迈的老母亲住在里面,他的母亲已经瘫痪十年了,大小便失禁,说话也说不清楚,师娘经常为此和老师吵架,不想照顾这个拖油瓶,但老师一直伺候着不离不弃。 “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和个人从小所在的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一个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对他们的爸爸妈妈们不孝顺,父母没有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孩子从小就不知道什么是对父母的孝顺,那等孩子长大后,自然也会不孝顺父母,父母生病了更不会照顾他们,因为他的世界里没有孝顺这个概念。 数学老师就是说他能坚持下来的原因就是受自己父母的影响,自己的父母能够伺候他们的爸妈,自己为什么就不能伺候自己的妈妈呢? 观点3:久病床前无孝孑,这句话说得有道理。常言道,百善孝为先。这句话时时刻刻都记在我心里,我妈妈六十七岁了,二十多年的支气管孝喘,不能做重活,只能在家里煮点饭,照看我的小孩等。妈妈经常感冒,吃点造辣的,支气管哮喘就更加严重。我和老婆在广州打工,每个星期都要打两三次电话回家,第一声就是问候我妈MD身体状况,并且每月按时兑钱回家。妈MD支气管哮喘严重时,沒有大的问题,一般就是我爸爸照看。我多次请求爸说,我回家看望妈妈,爸爸对我说,你妈MD病二十多年前就有了,只要吃点清热解毒的药和清淡的饭菜就会有好转,你要多挣钱,孩孑读书费用高,你MD病我会照看的。听了爸的一番话,我就放心工作了。还有一件事是不久前我在微信朋友圈上看到的。说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头在外面捡垃圾维持生活,他有两个儿子在外做生意赚了不少钱,两个儿子都安了家,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年迈已大的老头按道理说该享受晚年的荣华富贵,可是老头一生勤俭节约,不想让儿子操心,自己身体健康,捡点垃圾储存养老钱。老头捡了十多年的垃圾,终于有一天病倒了回老家。久病床前无孝子,说得不错。两个有钱儿子推责任,都不想照看病倒的老人。老头无耐之下,在临走的前几天,请乡邻帮忙把银行的二十一万现金取回家。自己穿上老衣,叫乡邻把二十一万钞镖用针线埋藏在老衣里,不到两天时间,老头病逝了。当两个儿孑把老人送到火葬场火化时,火葬场的人员看到火化中有大量的钞镖随着烟火飞舞。当两个儿子得知消息后,回家看到爸爸的帐户上有二十一万现金在重前两天被取走,心里说不出的苦味,只能唉声叹气。正所谓早知如今,何不当初呢? 观点4:理性对待吧,有的人不论什么情况就喜欢道德绑架,我觉得只要子女尽心就好了,凡事没有完美的,我是80后,我所了解的,我身边很多都是跟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长大,因为父母要赚钱,做不到时刻陪伴,难道作为孩子就要去指责父母,我想大家对于这样的父肯定理解大于责骂,身不由己,我自己的小姑子,一个人在老家上学,没有人管,租着一天一块钱的房子,里面什么都没有,公婆离他几千里地,又没有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真的很苦,可小姑并没有责怪公婆狠心,因为家里需要钱,没办法照顾她,但是我想如果换过来,公婆老了,如果小姑子没有尽心伺候,她诉苦,说自己还要照顾孩子,还要赚钱,有心无力,我猜有几个人会理解她,指责肯定多于理解。所以不是久病床前无孝子,各有苦衷吧,大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