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历史激励后人 南安洪濑扬美村“众筹”建革命纪念馆

十七楼的安素
2016-11-24 13:33:47



热心村民将革命文物捐给纪念馆

昔日“老村”为革命作出贡献

扬美村怎么会考虑建设革命纪念馆?这还得从扬美村的光荣历史讲起。早在1954年,扬美村就被福建省政府授予第一批“老区基点村”称号。

据介绍,扬美村早年名“洋尾村”,地处南安腹部,泉永德公路从村中穿过,紧邻晋江东溪,水陆交通方便。新中国成立前全村人口600多人,以徐姓为主,还有蔡、李、林、曾、王等姓。

1945年6月,地下党员朱义振化名陈启明到洋尾亲戚徐守渊家中,以帮助其家做农活为名,开展革命活动。1947年5月,朱义振任中共泉州中心县委留守工作团成员,根据党组织安排,他再次回到洋尾村,开辟南安东北部、永春东部边区,建立隐蔽根据地。他以徐守渊家为据点,设立中共泉州中心县委联络站,与徐守渊、徐清池、徐连法、徐娇等一起,宣传党的工作方针,1948年先后发展党员、游击队员、交通员、接头户、革命群众50多人,成立洋尾村党支部,徐玉露任党支部书记。

洋尾村由此成为当时中共洪河区委、晋南永工委的重要基点之一。洋尾也因为交通便捷,经常接待泉州中心县委的一些领导同志转移到永春、德化开展工作。1948年至1949年春,洪河区委领导吴秀琼、朱义振多数时间住在洋尾村,领导开展地下斗争。当地群众有很高的觉悟,为区工委在村里召开的会议站岗、放哨,为游击队员做衣服、五角星帽、背袋,敌人来了掩护同志们安全撤离,为革命事业作出不小贡献。

群众主动捐出红色文物

徐争红介绍,这些年,村里经济发展,群众生活富裕,但是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一辈,对村庄光荣的革命历史了解不多。“今年又是长征胜利80周年,为了引导广大青少年重温革命历史,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村党支部、村委会便筹划建立村革命纪念馆。”

纪念馆有现成的地方,村委会3楼有空余的房间。房子老旧,为了建馆,势必重新翻建,但是村财不多,为此,包括徐争红在内的许多干部先行垫资。“为了建馆,可以说是干部群众全员参与。”几名村干部和村民介绍,有的干部到各个图书馆或者文献处,查阅资料,有的村民得知要建革命纪念馆,将自家珍藏的红色文物无偿捐出来。

84岁的退休老干部徐土昭此前收集了许多文字材料,也成为纪念馆的一大组成内容;扬美村(洋尾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徐玉露的长子徐志坚,也把父亲留下来的珍藏多年的纪念章和文字资料捐献出来;67岁的退休教师徐玉顺,将自己珍藏50多年的枪套、子弹夹捐出来……

“我这辈子的轨迹,就是因为村子的革命史。”徐玉顺告诉记者,他小时候经常听上一代人讲过往的革命故事,很受激励。13岁时,与地下党员有着亲密交往的父亲,送给他一个枪套,他当成宝贝,也立下了当兵报国的志愿。18岁时,他如愿入伍。“这些物品放到革命纪念馆,更能体现它们的价值,激励年轻一代。”

扬美村在创建纪念馆过程中,得到泉州市老区建设办公室、南安市老区建设促进会、洪濑镇党委政府的指导支持。纪念馆开放后,南安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周荣林和一些离退休干部前来参观。

周荣林说,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扬美村在这样的节点建设革命历史纪念馆,把纪念馆当成文化建设的载体,很接“地气”、很有意义,“激励年轻人,弘扬革命精神,珍惜当下幸福生活。”

徐争红说,他们还会进一步收集村民手中的革命文物,丰富馆藏。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