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时间越长,微信群越不活跃?

婠婠
2016-12-05 15:18:30

  问:为什么时间越长,微信群越不活跃?

  观点1:人的心理情绪是很微妙。

  一开始进群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或者是得表现出自己的存在感,所以就特别活跃,有资源愿意分享,有问题愿意回答,没事冒个泡。

  但慢慢发现这样也挺没劲的,所以就开始潜水,从浅水区到深水区,最后就完了。

  我的好几个群都是这样,有的不好意思退,有的不能退,干脆都关了声音,空闲时刷一下看看有重要消息没,有时连里面的红包也直接忽略。

  其实一直没离开群,只是群里有价值的内容真不多。

  看看那些分享电影和小动作片的群,哪个不活跃。用得着红包吗?

  所以群得看是怎么定位的,是传达工作的,是分享鸡汤的,是共同爱好需要的,不一样的定位,自然出现不同的结果。

  观点2:在微信群里面,应该都是自己熟悉的人,有些是朋友,有些是亲人,在一个群里面每个人每天都有自己的事情需要忙碌,不可能每天手机里面的每条信息都回复,在群里面的也许有些看到了只需要一笑而过,有些只需要简单的一个笑脸就OK了,毕竟是群聊,不可能聊一些隐私,更不可能聊某一个人的八卦,毕竟一传十十传百,所聊的话题有限,每个人在群里面自然而然就潜水了,不过,过节,过年,聚会,应该都会活跃起来,应该有红包可以抢。

  观点3:我也有好多微信群,但是目前保持着经常性聊天的就只有一个群。这个群里一共有三个人,几乎每次聊天都聊的很开心。其他群就和这个群处于完全不同的状况。最明显的就是我们的家庭群。最开始妈妈总是在群里发红包,基本上每次发红包都会引起大家的哄抢,然后一家子人开开心心的聊了起来,现在,每当妈妈发了红包,大家就各自抢了红包默默不说话的离开了,每到此时我都感觉到迷之尴尬。

  这种现象其实并不是个别现象。因为微信群就是一个团体,在团体中,一个人说话的时候,剩下的都是听众,这样就面临着“责任分散”的问题,也就是说,没有人规定一个人说话,剩下的人都要去回应,而大家的假设就是“即使我不回应,也还有其他好多人,他们都可以回应”,于是除非自己对某件事情很感兴趣,否则便不那么积极的回应。

  而之所以不那么积极的回应,是因为我们都有寻求归属感的需要。寻求归属感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主动建立人际关系,向他人靠拢,在群中就表现为积极地回应他人;另一种方式是避免被他人拒绝和冷落。后一种方式下,即使和别人关系没有变的更好,但同样也没有让关系变的更差。因为我们都惧怕被人拒绝和冷落,而当在群里说话没有得到回应的时候就势必让我们感到被冷落,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宁愿选择不说话,也不会主动说很多话,对别人的回应也是如此。

  而当大家都是这种心态的时候,可想而知,这个群只会越来越安静。

  因此,我采取的方式是,每次我在群里说话的时候都会@别人,当别人被点名的时候,自然就会回应你啦~!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