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宦官乱政误国,刘禅为什么还重用黄皓呢?

王老师八卦史
2017-01-21 11:16:41

熟读东汉末年历史,汉灵帝因为宠信十常侍,导致宦官乱政误国,从而民不聊生,天下大乱,黄巾起义爆发。先是十常侍之乱,身为季汉皇帝的刘禅为什么还重用宦官黄皓呢?

汉末宦官乱政误国,刘禅为什么还重用黄皓呢?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这是诸葛亮《前出师表》总结前后汉兴亡的原因,用以告诫刘禅,确是语重心长,言真情切。而刘禅并没有如诸葛亮所希望的,亲贤臣,远小人,以兴汉室;而是亲小人,远贤臣,重踏桓、灵覆辙,断送了蜀国江山。董允死后,在侍中陈祗推荐下,黄皓先成为中常侍并得到后主宠幸。黄皓真的是小人吗?就蜀汉的政治腐朽而言,黄皓仅是其中一分子,他罪责难逃,但说他是罪魁祸首,则又显然是不公允的。

汉末宦官乱政误国,刘禅为什么还重用黄皓呢?

黄皓在蜀汉的政治方面的影响力并没有《三国志》描述的那么大,“陈祗代允为侍中,与黄皓互相表里,皓始预政事。”董允在世之日,黄皓的官位一直不过黄门丞。延熙九年,侍中董允去世,陈祗接替他担任侍中,不再排斥宦官黄皓,并与黄皓互为表里,使得黄皓开始有机会参与政事。众所周知,蜀汉权利中枢在尚书台,黄皓要专政,就必须掌握尚书台。故陈祗守尚书令,与黄皓表里,皓即可干预政治。然而,陈祗却谈不上黄皓党羽,此公的政治原则是上承主指,亲待黄皓,恰恰是为了便利揣摩上意而已。

汉末宦官乱政误国,刘禅为什么还重用黄皓呢?

陈祗死后,由诸葛瞻、董厥平尚书事,樊建亦入台协理,而这三位恰恰都对黄皓不怎么感冒。《三国志》认为黄皓窃弄机柄,诸葛瞻、董厥咸共将护,无能匡矫,然而,这出恐怕是陈寿在泄私愤,丢黑锅而已。

孙盛异同记曰:瞻、厥等以维好战无功,国内疲弊,宜表后主,召还为益州刺史,夺其兵权;蜀长老犹有瞻表以阎宇代维故事。晋永和三年,蜀史常璩说蜀长老云:“陈寿尝为瞻吏,为瞻所辱,故因此事归恶黄皓,而云瞻不能匡矫也。”

有实物证据加持,显然历代称陈寿恶意贬低诸葛瞻绝非虚指。也正因尚书台与黄皓并非同道,对于姜维的请兵奏疏,黄皓也只是寝其事,不敢泄于百官。既然尚书台未被黄皓控制,则黄皓远谈不上专政,这位实际的恶劣影响,在于影响皇帝决策,阻塞皇帝与臣下的沟通管道。

汉末宦官乱政误国,刘禅为什么还重用黄皓呢?

刘禅为什么还要重用黄皓? 首先,黄皓善于投皇帝所好,为取得刘禅的欢心,他玩弄权术,不择手段,起初他对刘禅百依百顺,这使刘禅有一种做皇帝的满足与快乐。其次,黄皓跟刘禅一起长大,对皇帝来说,宦官比任何势力都值得信赖,原因很简单,太监政治上可靠性。从私人情感来说,陪伴刘禅长大的黄皓,情感上是最可靠的。最后,刘禅可以利用黄皓在政治上来制衡文武官员,实际上,刘禅利用黄皓在制衡姜维,这就是姜维想杀黄皓的根源。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