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的不只是天山——广播剧《天山军魂》背后故事

暮荣司徒
2012-11-28 14:29:10

  薛伟强(左二)在第十二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领奖台上。

“最低的物质要求与最高的道德要求,从主人公身上带来的不只是感动,更多是敬重。”日前,与广播剧《天山军魂》创作者之一的薛伟强先生谈起创作过程,他总说,每次阅读、创作这部作品,都会为文中主人公行为所感动,创作源泉便滚滚而来。他说,剧本只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播出,但团队成员两年多的采风和剧本创作,数十遍反复修改,其中的艰辛,“谁解其中味呢”。

  《天山军魂》根据著名军旅作家党益民报告文学《守望天山》改编。30多年前,为了响应毛主席“搞活天山”的号召,陈俊贵随部队秘密集结新疆,开始修筑著名的独库公路。在大雪封山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班长将最后一个馒头让给了新兵陈俊贵,他活了下来,而班长和副班长却英勇牺牲。陈俊贵复员后,毅然抛弃工作,拖家带口,重返天山,为班长和168名牺牲在天山的战友守墓24年。

  “2010年春节,我在网络交流中知道了报告文学《守望天山》,就开始寻找阅读,并构思广播剧《天山军魂》。”薛伟强说,创作的初衷还是源于报告文学中主人公陈俊贵守望的天山精神,守望的人间大爱,也可以说是民族灵魂。“那时,作品看了一遍又一遍,总觉得有莫大精神在鼓舞着。”春节长假结束时,薛伟强已经完成了所有情节构思,拟定了初稿。

  春节长假结束上班第一天,薛伟强及时把广播剧《天山军魂》方案汇报给县委宣传部和单位领导。“这部讴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人间大爱的报告文学值得推介,可以构思创作。”宣传部长陈勇谋高度重视,成立广播剧《天山军魂》创作领导小组,亲自任组长,苏英纶、胡建水两任局长一直坚持业务指导。获得宣传部门和单位支持之后,薛伟强把自己创作意图和初稿分发给创作小组成员评阅,再次集思广益,形成统一、清晰的思路。几次的修改创作,薛伟强再把稿件送给有关的专家,请求他们指导。可专家还是认为,广播剧与原著中主人公形象还有一定的差距,没办法给听众带来视听上的冲击感。

  正在创作小组苦闷的时候,薛伟强接到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年会通知,而会议的地点恰好在新疆。“这个机会让我重新认识主人公陈俊贵当时所处的恶劣环境。”薛伟强说,虽然已经过去20多年,新疆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可刚刚进入初冬的新疆,仍是大雪纷飞,道路不通,人们已经没有办法进出大山,虽然现在有了大型机械、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等,但人们的生活依旧艰难,何况是20多年前。“体验这样的环境,给了我们继续创作的原动力。”薛伟强告诉笔者,这次的新疆之旅内心很是震撼,回来时再创作更有一番激情。

  经历两年半的采风和剧本创作,薛伟强所在的创作小组还是不满足于现状,多方请教、征集意见,希望“鸡蛋里挑骨头”提高稿件的质量。2011年春节后,《天山军魂》在中央台演播录制,八一电影制片厂少将级著名演播艺术家吴俊全当时正为电影《辛亥革命》中成龙角色配音,为了这部戏,他特意向剧组请假,专程来中央台参与演播录制,强大的演播阵容和制作团队大大提升了这部作品的艺术质量。当年五月,创作小组又找到《守望天山》作家党益民先生,请他给予广播剧《天山军魂》人物塑造方面上指导。党益民认为,广播剧改编很成功,在原著基础上有所创新、浓缩和升华。但他还是很谦虚地指出,自己从一个普通听众的角度,告诉创作小组几个需要注意的小问题。

  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多人的艰辛创作以及名家的指指点点,广播剧《天山军魂》终于创作成功。今年4月,这部作品被福建省委宣传部推荐参评第十二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2012年,《天山军魂》获得第十二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福建省贡献奖、2010-2011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提名奖、中国广播剧专家奖金奖、福建省广播文艺奖一等奖,这也是漳浦电台第一次获得“五个一工程奖”表彰。也是在这一年,漳浦电台获得全国“十佳县级电台”荣誉称号。

  “作品给人既有深深的感动,也有强烈的震撼,那种盘桓胸臆的滋味难以言表。”在播送广播剧《天山军魂》时,很多听众都被陈俊贵一家用非常艰难的经历演绎的这个近乎宗教般的感恩故事所感动,来电来信或在网上留言,纷纷表示,在今天这个诚信损毁,唯利是图,信仰缺失的生活环境中,这样的行为和精神无疑是难能可贵的。而这种灵魂的守望和精神的苦守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在喧嚣与浮躁之中,在欲望化生存世界里,让我们隐隐约约看到,竟然还有这样的一家人,这样的一种人生抉择——放弃一切,舍弃所有,只为了追求内心的安宁、和谐与平静,追求一种无愧我心的道德操守。这就是广播剧《天山军魂》的魅力所在。 ⊙张文艺 文/图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