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真正死因并不是死在迎二帝上,其真正原因是死在宋朝的国策上

三儿王屿
2017-04-30 07:41:48

岳飞大家都熟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民族英雄,是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多年间,率领其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连对手金人都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但最后被宋高宗赵构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其死因是他执着的要迎回二帝,最终被赵构杀害,连《人民的名义》里面的高育良书记也说过其因为情商太低,非要迎二帝,最后死于非命。难得这真的就是死因吗?小编我个人认为其真正死因并非如此(也有这因素),下面小编就具体分析:

岳飞真正死因并不是死在迎二帝上,其真正原因是死在宋朝的国策上

迎回二帝,会不会影响赵构帝位

假设岳飞迎回二帝,会不会影响赵构的帝位呢?这个当然不会,并且还会大大提高自己的威望,北定中原,救黎民于水火之中这是何等的功绩,还会稳固自己的帝位。想想赵构作为南宋皇帝,掌握实权,是绝对不会放弃自己手中权利,虽然担心自己皇位正统性,但他完全可以通过禅让制度,让自己的帝位成为合法。而被俘的二帝估计也根本不想与赵构政权,毕竟自己国破家亡,哪里还有脸面抢帝位。

宋朝国策

宋太祖通过陈桥兵变,被部下黄袍加身登基为帝。其总结唐朝灭亡的历史,就是因为部队控制在藩镇手里,国策重心从对外改成对内,于是有了后面的杯酒释兵权,皇帝亲自控制军队,甚至干预部队作战,从而造成北宋对外战争年年失利,部队战斗力下降。

岳飞真正死因并不是死在迎二帝上,其真正原因是死在宋朝的国策上

北宋灭亡,南宋建立,赵构即位,但此时的南宋军队控制权发生了改变。南宋朝廷在重建军事之路上,形成了几支较强大的军事力量,如岳家军、韩家军、张家军等,这可犯了宋王朝大忌,而这些军队都有成为私家军的危险,特别是明受政变与淮西兵变这两个事件对赵构来说是刻骨铭心。虽然议和中央文官层大部分人与武将一样,都持反对意见,但他们更担心的是武将势力强大,会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危险朝廷,而这也是为什么每次议和能够成功的原因。而收回兵权也成了朝廷的重中之重。

岳家军情况

岳家军有十多万兵力,高峰期时多达几十万,是南宋最能打的部队。其由12支大军组成:背嵬军、前军、右军、中军、左军、后军、踏白军、选锋军、胜捷军、破敌军、游奕军、水军。其中踏白军、游奕军、背嵬军为岳飞亲军,前军由张宪与岳云统领。

岳飞真正死因并不是死在迎二帝上,其真正原因是死在宋朝的国策上

赵构的担心

赵构不愿意北伐迎回微钦二帝,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二帝回来他的皇位就让出去。南宋政权是一个由南方士族支持下建立的新政权,所以皇帝的权利并不是很大,面对越来越强的武将势力,赵构内心会有什么想法?而地方豪强如果和武将合谋又会出现一个怎样的情况?不过这些在赵构的经营下目前处以平衡。但岳飞迎回二帝,如果直接回到朝廷,赵构是有能力控制他们,如果他们落到别有用心军阀手上,这种平稳就会打破。如果这些人利用徽钦二帝铲除赵构集团,就不再是赵构自己想不想当皇帝事情,整个赵家王朝也许就成为历史,毕竟赵家也是通过兵变夺取政权的。

岳飞真正死因并不是死在迎二帝上,其真正原因是死在宋朝的国策上

也有说岳飞忠心耿耿,绝对不会这样做。我不否认岳飞的忠心,但在赵构眼里岳飞是否值得信任是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就算岳飞可信,岳飞部下可信吗?在电视剧其中有一个情节,岳飞庙受到民众拜祭时,赵构反应很大,从这也可以看出,赵构对岳飞不放心,因为岳飞有一支强大的私家军,并很得民心,这犯了大忌。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