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厕“所长”刘克华的一天

食不在来
2012-02-02 10:42:25

13_调整大小.jpg

清洗公厕的外墙,这是老刘每天清早干的头一件事

14_调整大小.jpg

保持厕所外的“环境”清洁,老刘不知道扫坏了多少把扫帚

15_调整大小.jpg

记录簿本里,写满了刘老每天的“工作日志”

  这是世界上最小级别的“所长”。

  这些“所长”的上任,让市民的“方便”之事更加方便。

  他是刘克华“所长”,管辖的公厕处在人员密集的沃尔玛超市前。

  凌晨5点半一过,老刘就骑着电动摩托去上班。从龙山街道东刘村住处到他看管的那座公厕,有15分钟的路程。老刘虽然年近7旬,可他每天风雨无阻。在他看来,这么坚持不仅是因为当初自己的一份承诺,更重要的是让市民如厕有洁净的环境。

  早上6时,公厕准时开放。老刘就忙活开了。晨练的大爷,买菜的大妈,还有赶路的年青人,来公厕方便的市民络绎不绝。这个时候,老刘就要盯着厕所内的卫生,一丝不苟。哪个蹲位上粪便没有入坑,他就抄起“家伙”认真清理,谁将硬物弃在了槽里,他就弯腰拾掇,谁忘记了带手纸,他总是热情提供服务……

  老刘克看管的公厕,蹲位和尿槽没有半点污物,公厕顶棚、花格、门窗、墙壁一尘不染,那叫一个干净。“当时,叫我看管这座公厕时,我就承诺一定要保持公厕的洁净。”老刘说,虽然承诺很小,但要管好一座公厕,也不是件简单的事。在公厕里,整齐摆放着拖把、高压水枪、刷子和洁厕剂。他告诉记者,这是他每天都得用上的工具,使用频率最高的是高压水枪和拖把,每天在厕所内要反复用上数十回,只有这样,厕所才能干净整洁。公厕使用时间久了就要进行彻底消毒,每当这个时候,老刘总忙得直不起腰来,但每每看到消毒后散发着清新气味的厕所,他会感到些许欣慰。

  管好公厕总离不开琐事。老刘的公厕每天有1000多人次如厕,要是公厕断电了,或者断水了,老刘总是很着急,他会拿起电话,向供电或供水部门报告,直到公厕恢复使用。

  在公厕的墙壁上,写着公厕的管理目标,老刘每天都要将公厕的卫生状况与上边写着的管理目标进行对照,发现不足就立刻改进。为了实践自己的承诺,老刘还特意制作了一本公厕服务工作日志,上边满满当当记录着自己清洗、消毒与保洁公厕的时间、内容与次数。

  时间就这样一点点滑过……

  晚上10点,在霓虹闪烁的灯光下,老刘关掉公厕电源,结束了一天的忙碌,骑着他的电动摩托车,暂时离开了自己的“所长”岗位。

  相关链接:智能公厕是城市文明的一面镜子,亦被老百姓亲切的称为“民生工程”。2010年8月份,我市开始启动智能公厕建设工程,在历经1个多月的努力,9月17日,位于沃尔玛超市前、立交桥南北两侧、音西派出所前、福清历史革命纪念碑前、五马山下首批6座智能公厕正式对市民免费开放。

  为保持智能公厕的清洁,市环卫处分别给每一座智能公厕派一名看管保洁人员,号称“公厕所长“,他们的职责就是对公厕的环境卫生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这些人平均年龄在60岁,虽然每个月工资仅有1300元,但就是有了他们,在这样平凡的岗位上的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给每一位如厕的市民创造了洁净的环境。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