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会“变脸”,雨天夜间打车比平时贵
![]() 核心提示 延平出租车“乱象”长期存在。今年两会,民建南平市委递交集体预案,提出要改革出租车经营模式,合理分配公共资源,对出租车价格进行严格管理,多部门协调联动管控,确保出租车市场的有序经营。 新闻背景: 乱象普遍存在,缺乏有效监管 无明确定价、无故拒载、侵占失物、车容车貌差、服务态度恶劣、车辆乱停放……近几年来,延城出租车可谓“乱象”不断。 据了解,我市目前有出租车运营企业8家,出租车241辆,从业人员512人。但是这些出租车公司依然采用个体挂靠的形式进行经营,这样的经营方式使得公司失去了管理的职能。而目前国家和省里对于出租车都缺少管理法规,虽然市政府发布了《南平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暂行规定》,但是因为没有法律条文的支撑,无法对出租车企业和驾驶员造成约束,对出租车违章违规行为缺乏必要的强制性手段。 记者调查: 百姓诸多抱怨,司机亦称无奈 “从玉屏桥下到武夷花园要10元,从这里到东坑道口那边也是10元,但是你看看这距离差了多少!”昨日,记者采访过程中,冯先生和朋友在玉屏桥下因为价格问题没搭上出租车。“和司机讲价,最常听到的就是‘不去’,或者‘没钱打什么车’这样的话,有时候好好的心情被他们搞坏了,真应该有点规范约束他们一下。”冯先生的朋友说。 记者调查中了解到,南平出租车价格不统一,雨天和夜间打车时,价格会比平常高出不少,而且拒载现象普遍存在。 不少出租车司机认为,目前价格比较混乱的原因在于南平的道路问题。“现在水东桥不能通行,全部车要往两边的桥绕行,这一来价格就上去了,其他线路也就相应涨价了”。一位开出租车多年的林师傅告诉记者。 而延平城区路程太短,地方太小,油价上涨等因素都使司机们对本因实行的打表计费产生抵触情绪。“打表可以,大家打表我也打。但是有关部门要把‘摩的’、‘黑的’管起来,不然跑的士根本没钱赚。”一位出租车司机无奈地说。 委员建议: 引入竞争机制,加强规范管理 在今年两会中,民建南平市委针对延平城区的出租车管理问题递交了集体提案。 提案认为,近年来,延平城市范围持续发展和扩大,出租车数量却始终保持在十多年前的241辆,市场形成垄断的局面。牌照价格高,车辆层层转包,造成了利益分配不均衡,严重影响了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提案建议,在市区成立客运出租合作组织、的士合作社等劳资合一的经营组织,增加出租车数量,与现有的运营形式进行互补与竞争。对出租车驾驶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规定必须持证上岗,严格制定和执行相应规章制度。出租车统一安装使用“机打票”。 民建南平市委专职副主委陈妙龄告诉记者,目前市区内有500多辆(不含“摩的”)的非法客运车辆,对他们的统一监管也应由政府部门协调调动起来。此外要将城市公共交通进行合理规划,合理配置公交、出租等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营线路和站点区域。 ☉许 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