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东张电影放映队:大山里的流动电影

食不在来
2012-02-29 09:15:35

1_调整大小.jpg

  2月22日,阵雨过后,海拔800多米的南湖山顶,云蒸霞蔚,幻若仙境。

  柳洪涛开着三轮车,载着近200斤重的三箱“宝贝”,在狭窄蜿蜒的山路上小心翼翼地向山顶盘旋。雨天路滑,加上浓雾弥漫,跋涉了40多分钟,终于到达山顶的南湖村,此时已是18时15分。柳洪涛每个月都会上山一趟,而且要到晚上11点多才下山。

  柳洪涛是东张电影放映队的负责人,他那三箱“宝贝”装的是放映机、幕布及支架、音箱。每个月他都要载着它们辗转于东张和一都的24个山村之间,这些村大都地处偏远,其中金芝、漈山、崔后、后溪、双溪等村堪比南湖村。

  柳洪涛说,每次放映电影他们都是两个人,一是搬运需要,更主要是考虑夜间行山路能相互照应。说话间,他就忙开了,先是把设备搬下来,然后架放映机,接音箱,插上事先准备的U盘,歌声随即在这个全市海拔最高的乡村飘荡。

  “这些音乐都是特地挑选的,在放电影前播放,既能活跃气氛,又方便村民循声找来。”柳洪涛边说边向记者展示他的放映机:“这一小粒带柄的是GPS定位器,这张卡是电影解码卡。有了这两样东西,在哪里放电影、放了几场一点都马虎不得。”

  他边说边打开箱子,扯出幕布,开始找合适的地方张挂,不一会儿功夫,幕布就挂上了。此时,村民陆陆续续前来,柳洪涛抓紧时间调试好放映机,清晰的画面、震撼的音效吊足了村民的胃口。

  当晚上映的电影是《寻龙夺宝》和《血染北沙河》。据了解,南湖村主要劳动力都出门在外,留守在家的不过几十人,且大多是上了年纪的,当晚也就来了不到20人。

  电影开始没多久,淅淅沥沥的小雨就飘了起来。柳洪涛一边通知大家移往村委会议室观看,一边麻利地分拆器材往屋里搬,找来桌子,架上放映机,连接设备,就着白墙放映,虽然比较挤,但总算坐下了。

  柳洪涛说,这点小雨还算好了,有时候碰到断电或机器故障,一场电影放完,他得出一身大汗。

  今年35岁的柳洪涛跟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小时候也经历过看露天电影的兴奋和期盼,他说他特别羡慕放映员,因为在全村人焦急而期待的目光中,放映员就是焦点,没想到自己后来也成了电影放映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上电视、电脑的普及,如今,露天电影已没有往日的火爆,就算是在偏远的山村也不再是稀罕事。“但是哪怕只有一个观众,我也得把电影送来。”小柳也习惯了只有一二十人的观众。

  如果是在镇上或者公园等人员聚集的地方放电影,也会有很多观众来看。“有时候黑压压的一片,少说也有300来人。”看到有很多人来看他放的电影,柳洪涛小有成就感。

  两年多来,柳洪涛总是在夜间跑山路,家人最担心他的安全。有一次,小柳在下山的急弯处走急了些,整辆车往悬崖一侧掀起,轮子悬在了空中,差点翻下山崖,让他惊出了一身冷汗。可他觉得,如果不去送电影下乡,这些偏远乡村的村民恐怕一辈子都看不上电影。

  一来二去,柳洪涛也跟许多村民成了好朋友。一次在一都放映,赶上枇杷成熟季节,有位村民特地摘来枇杷送给小柳。有时候弄迟了,热心的村民也会上来搭把手,这让他感到特别温暖。还有一次,村民凑上来跟他说:“柳师傅,你要多来我们村放电影啊,大人和孩子都盼着你来呢。”

  柳洪涛说,正是这些想看电影而看不到电影的村民,成为他心头最大的牵挂,也成为支撑他不断奔走在偏远山村的最大动力。

  去年,东张电影队还被评为全省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先进放映队。“我会一直放下去的,把更多更好看的电影和笑声带给山区的父老乡亲。”柳洪涛说。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