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发现清朝古墓 墓主是小刀会大元帅(图)

食不在来
2012-03-03 09:20:42
黄位夫妻合葬墓。
黄位夫妻合葬墓。

  厦门网-厦门商报讯(记者 龚冉)160多年前,厦门出了个闻名全国的“小刀会”,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持续数年的反清抗争运动。不过起义失败后,作为“小刀会”主要领导人之一的“统兵大元帅”黄位,其墓葬一直下落不明。昨日,厦门市博物馆原馆长龚洁先生激动地告诉记者,黄位的墓已经找到了。

  “几天前,我们来到灌口李林村,黄位的五世孙黄允尾带我们上山看黄位墓冢。”龚洁感慨,此次能够成行,太不容易。1957年-1958年,厦门大学叶国庆教授曾带学生到灌口李林调查“小刀会”的情况,回校后撰有《闽南小刀会起义史》和《黄位》两篇文稿,但直到1996年才由学生编在《笔耕集》书中出版,书中对黄位的墓冢只提了一句“其墓即在灌口”。“ 1984年秋,我筹建厦门博物馆时就去过李林寻找黄位墓,未果。”

  据悉,此次找到的黄位墓共有3座,一座是假的,一座是黄位夫妻合葬墓,一座是黄位祖灵冢。

  黄位夫妻合葬墓和黄位祖灵冢,均系民墓形制,不记“小刀会”首领身份。该墓冢是闽南那段历史的见证,有重大的历史和纪念意义。160多年过去了,该墓冢仍基本完好,非常难得。

  “厦门‘小刀会’坚决反抗清朝腐朽统治,曾经打下闽南八九个县城,占领厦门6个多月,在闽南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黄位发布的九道‘告示’,即‘安民、投军、约禁、贸易、严禁勒索吵扰、禁米、禁赌、商船出海和商店开市’等具有实际意义,在近代史上均被沿用。因此,黄位的墓理应加以重点保护。” 龚洁说。

  有专家建议,集美不仅仅浸润在嘉庚精神之中,“小刀会”爱国忧民、坚韧不拔的精神也熠熠生光。目前集美区正在规划建设闽台(集美)文化产业区,并着力打造生态型文教旅游区,何不抓住“小刀会”的历史和精神做点文章,再打造一张新招牌 龚洁还说起了一个趣闻:“‘小刀会’起义前,黄位就是个商人了———他在灌口卖牛皮,人称‘牛皮王’。”

  相关新闻

  黄位的三座墓

  第一座墓在田头仙景荔枝山麓,是座疑冢假墓。咸丰八年(1858年),黄位的义军第二次攻打台湾鸡笼(基隆)失利。黄氏族人为保全黄位的性命和他手下的战士,就谎称黄位已死,在田头荔枝山麓造了一座“黄位墓”。

  第二座墓在李林村黄氏祖祠对面的山麓,依黄氏祖训:祖灵面对祖祠,可庇佑后世子孙平安昌盛发达。

  第三座墓在仙景崎林山之麓,是黄位与妻子曾氏合葬墓,为同安民墓形制,没有华丽的墓圈和宽广的墓园,仅宽8米×深6米。

  黄位经历

  起义失败出海经商

  厦门“小刀会”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6月成立。3年后,黄位被推选为“汉大明统兵大元帅”,与大统领黄德美一起,拉开“小刀会”武装起义的序幕,可惜在抗争8个月后失败。黄德美被杀,黄位率部众出海。退往海上的黄位,先后攻打灌口、台湾鸡笼港(即基隆)、香港、澳门,均失败。

  咸丰八年(1858年),黄位再一次率舰船进攻鸡笼,仍未成功,“小刀会”起义至此完全失败。此后,这支舰船队伍先后到达东南亚各国,不少“小刀会”战士在新加坡、印尼等地留了下来。黄位到达印尼后,蛰居于三宝垄,做小买卖继持生计。不久,他的小儿子黄志信与他会合。

  至同治年间,黄位将黄志信留在三宝垄,继续从商,而他自己化名“青云”,与大儿子黄志仁潜回灌口李林村居住,至光绪三年(1877年)逝于李林。黄志信遵照黄位的遗愿,将黄位与其妻曾氏合葬于仙景崎林山之麓。

  (厦门网-厦门商报)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