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闹台”打击乐

蓝妖花园
2013-04-26 12:21:35

  亲爱的朋友,你知道“闹台”吗 闹台,就是旧时戏班在乡间高台演出之前,先用锣鼓演奏,意在招徕观众及通知演员作好演出准备的锣鼓声。2011年,“闹台”列入福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80岁的闹台老人翁华美成为该项目的非遗传承人。

  闹台一打,四面八方的观众便如潮水般涌入戏场。这一幕,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乡间很常见。

  闹台又称“打通”,是闽剧开演前的“三声”打击乐,时长30分钟至1小时。闹台分为三通,每通之间停歇片刻。头通以小堂鼓领奏,大锣、铙钹配合,点子较单调。二通,又称“响通”。以板鼓领奏,全堂打击乐配合、点子复杂,由“急急风”、“走马锣鼓”、“冲头”、“抽头”、“九锤半”、“马腿”、“大水底鱼”、“收头”等锣鼓经组成。三通又称“吹通”或“吹台”。由正式鼓板先生和专职乐师坐场演奏,以唢呐吹奏〔将军令〕曲牌。

  闹台的打击乐,喧闹欢乐。如今,在拥有近百个闽剧团的福清,各乡村闽剧天天上演,而这“三声”却难觅踪迹,闹台仪式已不常用。

  忆起过往的闽剧岁月,今年80岁的翁华美一脸陶醉,随后就有节奏地拍打大腿“模拟”闹台乐。“大锣一下,小锣一下,随后各鼓点跟上,一个人一个板眼,乐段才完整。”翁华美解释道,闹台乐需小锣、大锣、板鼓、战鼓、大钹和小钹6样乐器。

  为了让记者感受更深刻,翁华美决定当场演绎。老人搬出椅子,顺次排开。随后,他提起板鼓的鼓槌,眼微闭头后仰。第一声鼓压下后,双手的敲击频率迅速加快,鼓声由慢渐快,如颗颗玉珠落入盘中。“板鼓是乐队中的指挥乐器,剧中人物的动作、乐曲板眼都离不开它的指挥。”翁华美说:“我打下第一声,接着示意后面由谁跟上,一个接一个。”鼓点多次转折后,老人突然停下说:“还是得6人配合才行,我一个人打就只有一个音,乐曲不完整。”

  闹台乐的起源已无从考察。以往,东主常要求第一声鼓必须打得准、击得响,否则不付戏资。他这一下,事关全团人的生计。闹台分三次演奏,第一次,是为告知苍天。15—20分钟后第二次闹上,是邀请乡亲们入座。正剧出演前5—10分钟再闹台,提醒“好戏上演”。因此,他作为闹台乐的主力军,从没让他的团队失望过。

  问及闹台艺术的传承,翁华美反问道:“谁还沉得下心要学 ”其实,之前,他也教授过不少的徒弟,然而能坚持下来的不多,更多的只学到些皮毛就急着演出赚钱去了。

  这其实不是翁老的困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一行当,要练扎实的基本功。11岁时,翁华美开始拜师学艺。刚开始,师傅让他先学吹唢呐。在家里吹,邻里嫌太吵,他就带着唢呐上山,干完农活,对着吃草的牛羊吹。他还照着师傅的要求,面朝大海吹奏练气。

  当时的所有剧目,全凭师傅口传,学艺除靠天资外,还要能吃苦,学板鼓的过程更是如此。大冬天仍得凌晨4时起床,拿两根铁棍对着鼓面不停敲打。手热后,双手浸入冷水。之后,继续敲击,反复多次,一炷香后,基本功才算练完。为了观摩师傅的敲鼓手法,整整三年时间,只要师傅有演出,翁华美就坐在师傅身旁。同时还要苦背介头,记住各类锣的打法,鼓点轻重缓急等。

  因这份苦功,翁华美一秒钟能击打鼓面十多下,终成乐队的领军人物。可是,如今他的这个手艺却无人可传。幸亏,翁华美的弟弟受他的影响,学得一手正宗的闹台乐,至今仍在各剧团参与演出。然而,演出场次虽多,却处于无“台”让他可闹。因此,他的闹台技艺也没能真正得到发挥。

  作为在后台工作了一辈子的老艺人,眼看着像闹台音乐这些传统的文化在一天一天的消失,翁华美疾首痛心。“原来6个音各司其职,如今许多剧团为了省钱省人,需要2个人打的音,现在只一个人,于是就造成了五步进行的乐曲就只有三步了,有时小锣都被取消了。”翁华美说,演戏离不开小锣,如今的闽剧演出弄得歌剧不像歌剧,戏剧不像戏剧,传统的文化内涵已经消失殆尽了,因此,爱看戏的他已经不忍心再走近戏场看戏了。

  本已成为制度和程序的“闹台”音乐,却因历史原因慢慢失传。福清是“闽剧之乡”,90多个剧团在开场前“闹台”的却很少见。2010年,翁老努力回忆,多次誊写,历时半年多,终将记忆中的打击乐谱写成3页曲谱。而好不容易写出的音乐,却不受遍地开花的闽剧团待见,多数剧团都认为“用不上”。一剧团的团长称:“一开场就要唱戏,音响、宣传都很到位,爱看的早就到场,哪里还需要闹台 而且许多观众现在也不懂得欣赏了。”

  在西门的西涧寺戏院,闽剧日日开场,观众多是50岁以上的戏迷。偶有剧团闹台,5分钟击鼓奏乐就了事。

  闹台音乐真的难学 观众真的不再需求 “闹台音乐有难度,但认真学,并非难事。而且目前戏剧观众多为老年群体,他们对闽剧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因此,剧团不能为了盈利而忽略了闽剧艺术。”民俗专家吴昌安老人肯定了这一说法,“闹台丰富了传统打击乐,任何一种音乐形式都应该被保留。”他表示,真正的难度,在于剧团是否重视。如今,我市的许多老艺术家人数在不断地减少,如果能有条件办班,请出这些老艺人授课,或是将他们的技艺、乐曲,以文字、光盘的形式记录下来,不失为拯救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

  现在,“闹台”虽已列入福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在娱乐不再匮乏的年代,闹台的复兴之路依旧遥远。

  幸运的是,市文体局已经将翁老回忆出的“闹台”,刻录成光碟,保存闹台这一具有本土特色的传统音乐。该局负责人告诉记者,“闹台”光碟将分发下去,让更多的剧团了解这一传统打击乐,以至于学习运用,让传统音乐得以保存。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