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上演 就业难 vs 招工难
编者按: 六月,毕业的季节。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创历史新高,而用人单位招聘岗位下降10%—5%。然而近期走访在漳部分高校、企事业单位发现,在所谓“史上最难就业年”的同时,不少用人单位同样感叹招工难。放低身段,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把目光“朝下”看,也许,一条属于你自己的“星光大道”就在眼前…… 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闽南地区专场招聘会现场。 (资料图片由闽南师大提供) 企业急等工人“开锅” 沿着芗城区迎宾西路一路走下去,随处可见道路两旁的企业正大门处不约而同摆放一白底红字的大招牌,上面写着:常年招工,待遇优厚。在漳州信华食品公司里,新一季度的招工计划放在了公司协理陈政文的桌上。“普通工人包吃包住,一个月2300元起,但就是这样,还是缺工。”漳州信华食品公司陈政文协理有点无奈。他说,近几年,为留住工人,公司已多次上调工资待遇,同时,每年政府一有组织招聘会,公司都积极派人参加到场“捞”人,但招的人还是很有限,还是不够用。陈政文协理说,公司目前急缺的是车间一线的工人。 在漳州战备大桥桥南,漳州民营企业——芗城富达钟厂矗立在这里。近几年,随着公司的产品成功打入国际市场,一批大订单纷至沓来,生产一线工人需求急剧攀升。企业负责人陈杨君明告诉笔者,不仅招工难,招来的工人,往往过了一段就拍拍屁股走人,流动性太强。“我们企业是从事石英钟表机芯研发生产的企业,大多数刚进来的员工,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才能上手,可是,我们最怕的就是刚给他们培训上手了,他们却要跳槽了。”陈杨君明说。 已在生产经营的企业存在缺工问题,大不了少“开”几条生产线,而刚刚建成投产的企业,没有工人,无疑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漳州有一家民营企业,投资上亿的全新生产线投入使用后,却一直招不到足够用的工人,在地方政府积极广泛动员后,才陆陆续续来了不到100人,缺口巨大。无奈之下,老板追加投资,再次从国外引进全自动化生产线,这才解了燃眉之急。 今年年初,由芗城区人社局组织的一次芗城全区缺工调查发现,在全区162家规模以上企业中,有47家企业存在缺工问题,总缺工数达3000余人。据统计,截至目前,漳州市各县(市、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用工的法人单位企业有近1000家,企业用工需求达6万个岗位。 大学生就业“史上最难” 令人颇为费解的是,在企业招工难的同时,大学生就业同样困难,甚至可以说是“史上最难”。走入闽南师范大学,随处可见的各类求职招工信息贴满了一个个宣传栏。“今年我校有各类毕业生5300多人,截至目前,已签订就业协议的大约有60%。”闽南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方胜强老师说,预计至8月左右,这一数据可以攀升至80%以上。目前,闽南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正加紧透过多渠道努力,千方百计做好应届毕业生就业及就业指导工作。 尽管相关部门和高校都在采取各种各样的政策措施帮助大学生就业,然而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已经是毋庸置疑的。漳州籍厦门某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小林,读的是金融专业,从今年春节前开始在福州、厦门的各类求职市场陆续投出简历86份,几乎音讯全无,仅仅有一家单位来电,留下“不温不火”的一句:“如果有兴趣可以过来看看。”谈到目前的就业难问题,小林说,不仅仅是自己,他认识的好多同学,目前的处境也和自己差不多。“要找份好的工作,今年特别难。“小林很感叹。 “找份工作怎么那么难啊 ”漳州籍、福建师大本科应届毕业生小张本想留在福州,经过几个月千辛万苦的“寻找”,他说,自己真没有信心继续找下去了。为了找一份留在福州的工作,小张每天一大早就出发,晚上十点多才回到学校。几个月下来,电话费、打公车、吃饭等七七八八各种费用合计花费上万元,不仅如此,整个人也瘦了十几斤。 千军万马涌向各类招聘市场的同时,用人单位招聘条件的水涨船高已成了不争的事实。漳州兴业银行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笔者,目前银行的柜台服务员已要求是全日制本科毕业,甚至有的还是研究生,而在前几年,大专毕业足矣…… ⊙杨特团 林桂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