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三古村新晋“中国传统村落”

一叶之秋
2013-08-18 10:27:43

  本网讯(记者苏雄锋)日前,国家住建部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示结束。至此,漳州又有三个古村跻身“中国传统村落”。它们分别是芗城区天宝镇洪坑村、漳浦县旧镇镇石牛尾村、平和县芦溪镇芦溪村。加上此前列入首批名录的平和县大溪镇庄上村、霞寨镇钟腾村,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村,目前我市已有六个“中国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同时保留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根基。天宝镇洪坑村,古称“鸿湖村”,是明末清初古村落,村落格局完整、布局奇特,屋舍错落有致。村内有座土楼,每户人家都住三层“楼中楼”,楼内设有木制通廊,可通各个房间,布局环环相扣,结构紧凑。位于旧镇镇浯江上游的石牛尾村,明、清两代曾诞生过81名秀才,秀才回乡荣宗耀祖时大兴土木,建房造厝,逐渐形成一个在当时颇具规模和独特的村落,后人也称此地为“秀才村”。芦溪镇芦溪村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所拥有的“丰作厥宁”土楼为迄今已发现的世界最大的圆形土楼。

  据悉,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我国传统村落数量迅速减少,并有日益加剧的趋势。设立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旨在加大对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的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同时国家部委还规定,各级传统村落应设置保护标志,建立保护档案,未经批准不得对传统村落进行迁并。对在开发活动过程中造成传统建筑、选址和格局、历史风貌破坏性影响的,发出濒危警示,并取消名录认定和项目支持。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