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扒龙船”的传说

时尚萌猪
2012-06-21 17:45:54

  福清“五日节”最热闹的是“初五扒龙船”。以前龙江水深河阔,潮涨满时,船只可达石竹山下。至民国年间,货运船还可到达现在的西涧寺前。因此,福清也和全国各地一样盛行在端午之日,举行盛大的龙舟竟渡,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民间称为“扒龙船”。还流传两则有趣的民间故事:

  “钱塘第一”、“兴龙第一”

  相传明代福清林廷奎任杭州府同知(副知府)。他为官清正,深受当地百姓爱戴。但当时朝廷实行三年一“计吏”的考核制度,所有地方官在任三年期满进行一次考核,成绩好的升迁,一般的调任,不好的降谪,都要调离原任地方。林廷奎任官三年届期,朝廷派员考核后,照例离任回乡,听候吏部另行调遣。在他离开杭州之日,适逢端午节,钱塘江上龙舟竞渡,热闹非凡。他在官座船上观看,久久舍不得离去,感概地说:“不知吾乡今日有否如此盛况。”送行的杭州官绅听到此话,纷纷商议:为了表达对林同知任官清廉的敬意,选一优胜的龙舟代表官民为他送行。当林廷奎的官座起航时,钱塘江上得胜的雌舟挂着“钱塘第一”的旌锦为他的官座船导航,一直送他到福清。福清百姓得到消息,也派了当年优胜雄舟挂上“兴龙第一”的锦旗,到龙江口迎接。两条龙舟一左一右夹侍官座,开进龙首桥,两岸观众欢声雷动。雌雄两舟兴致勃勃,在江面上竞赛起来;但雄舟顾全客人面子,有意礼让三分,雌舟也怕喧宾夺主,不敢争先。这样一样,一直雌雄未决,胜负难分,引来了更多的观众,喝彩声,欢呼声,一阵高过一阵。林廷奎期望的盛况,如愿以偿,心中十分高兴;但他担心客人远途劳累,也看出主客两方有意谦让,就倡议停赛,两舟的“第一”锦旗,留作永久纪念。自此以后,我们福清一年一度的龙舟赛,一年比一年热闹,优胜者挂上“钱塘第一”、“兴龙第一”的锦旗,也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风俗。

  端阳节龙舟竞渡,鸡母潭锣鼓喧天

  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两千多年来民间纪念屈原的一种活动,也是有益的水上运动。海口赛龙舟的活动却很早就盛行了,还流传一则 “鸡母潭赛龙舟”的故事哩!

  传说很早时候,海口龙江境造了一条很漂亮的龙船,又选配了36个身强体壮、精力旺盛而划技又好的年轻划手,他们身经百战,年年战胜对手。这事引起不甘寂寞的龙江水宫中龙王的兴致。多年来端午节赛龙舟的热闹场面,他只能在水底下听听声音,不敢来到水面上观看。因为龙王到陆地就会带来翻江倒海的巨浪,甚至招来狂风暴雨,造成舟覆人亡。不用说,没有玉皇大帝的命令,他这样做所带来的后果就是罪犯天条,而且人们会惊得四散奔逃,龙舟赛也看不成了。因此他想自己训练一条龙舟取乐,但他的虾兵蟹将虽多,却实在低能,不管他怎样下死命令严格训练,也练不成一支有素质的划手。于是就别出心裁,“请”一条龙船来为他在水宫中表演。这一年,龙江镜“常胜”龙船竞渡到孟厝村前的鸡母潭附近,突然船尾翘天,船头潜入水中,两岸观看的人们惊呆了,而划手们并未觉察,依然使劲地划啊划啊,锣鼓也紧紧地敲打,眨眼间龙船不见了。从此后,每年的端午节龙舟竞赛一开始,鸡母潭附近就会听到锣鼓响声,人们说,这就是那条龙舟在为龙王表演呢。

  且不说过去是否有一条龙船葬身江底,鸡母潭的锣鼓声却不假,因为这块江中岩石高出水面,赛龙舟的锣鼓传到这里,引起反响,相似北京天坛回音壁,人们说成龙宫中也在赛龙舟,则是很自然的事。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