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老三样"升级"新三样" 连江渔业掘金"蓝海"

时尚萌猪
2012-07-08 16:21:24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 ——发展新亮点(24)

东 南网-福建日报7月5日讯(记者 段金柱 通讯员 邱仁松 林冰) 一排排养殖筏架和塑料浮球随波漂浮,长长的海带、肥硕的鲍鱼、黄褐的海参构成了立体生态水世界。“不需投放饵料,网箱里的鲍鱼和海参就可以快速生长。” 近日,在连江县安凯乡奇达村近岸海域,养殖户林文向记者介绍。

这样的神奇源自食物链配置:网箱上层养殖经济藻类,可以作为鲍鱼的优质饵料,中层养殖鲍鱼,鲍鱼的残饵、粪便沉到网箱底部又可以作为海参的食料,藻类则吸收鲍、参排泄的营养盐,达到水域生态保护的效果。

如 今,这样的网箱立体生态养殖模式正在连江40多万亩浅海养殖区域普及,传统渔业“老三样”(鱼类、贝类、藻类)单一独立养殖模式也逐渐转型升级为“新三 样”(海藻、鲍鱼、海参)立体生态混养。“这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更净化了水域环境,形成良性的生态圈。”连江县海洋与渔业局水技站站长 李松泉说。

“老 三样”变身“新三样”,是连江渔业跨越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连江正全力打造全国著名的名贵水产育苗养殖加工基地,推动水产精细化、高端化发展,促进连江 从全国水产养殖大县向全国水产养殖加工强县转变。2011年,连江县渔业总量71.9万吨,渔业总产值116亿元,其中完成水产品加工40.6万吨,产值 近40亿元。

作为全国渔业大县,连江海域面积3112平方公里,是陆地面积的2.7倍,拥有得天独厚的水产资源,水产总量连续20多年名列全省第一、全国县级第二。但长期以来,连江水产以 “老三样”为主导,包括缢蛏、花蛤、牡蛎等贝类,海带、紫菜等藻类,黄瓜鱼、青斑鱼等鱼类。

如 何实现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提升竞争力 连江县用工业化理念来谋划,逐步探索用规模化、工业化、精品高产来代替低效、落后的传统养殖。1995年,引进鲍 鱼养殖,1999年后逐渐形成规模并进入井喷发展阶段,2011年养殖量超过16亿粒,产值20亿元。2010年随着海参“北参南养”的成功,鲍鱼、海 参、海藻“新三样”成为连江渔业“新名片”。

做 好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是连江县提升渔业发展水平的又一着力点。一批水产品加工企业正在做大做强,如福州百洋海味食品有限公司琯头食品园于2011 年底投入运营,预计年可完成6万吨水产加工生产。目前,位于晓澳镇、规划用地1.5万亩的海峡西岸水产品加工基地一期近5000亩已完成基础配套设施,一 个集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科技开发、台湾水产品加工以及水产物流集散功能于一体的海西超大型水产加工基地即将崛起。

龙头企业引领带动,“连江海产”走向全国。信洋公司的定海湾丁香鱼、天源公司的盐渍海带、远嘉公司的海带包芯鱼丸、日兴水产的江船长牌系列鲍鱼罐头等,都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

新 型渔排及网箱技术的运用,令连江水产养殖区从10米等深线的近岸海域向10-30米等深线的近海海域转移,大大扩展了渔业养殖空间。位于黄岐半岛北部海域 的福州百洋公司4000亩外海养殖基地,水深普遍在30米。他们率先采用国内先进的大型金属网箱养殖技术,当台风来临、水温异常变化、赤潮高发时,水面上 一字排开的“战船式”金属网箱利用浮力升降设备迅速下沉10米,可以轻松躲避灾害。

连江县海洋与渔业局负责人介绍,“十二五”期间连江计划投入超过2亿元完成18公里的消波堤建设,减少大风浪和台风的威胁,开辟近海水产养殖“新牧场”。预计项目建成后可形成近2万亩的养殖水域,年产优高海珍品3.2万吨,实现产值超过20亿元。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