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就要做好人——探访“践行福建精神十大人物提名奖”获得者吴碧霞老师

绫小路義行
2012-07-28 09:40:22
“这次我的学生又有七个考上厦门艺术学校。”近日,笔者慕名前往龙文区郭坑村探访荣获“践行福建精神十大人物提名奖”的吴碧霞老师,一进家门,吴老师就欣喜地告诉笔者。

  今年64岁的吴碧霞,是龙文区郭坑中心小学一位退休民办教师。吴碧霞并没有受过系统的艺术训练,可打小她就在同龄人中显示出不凡的音乐天赋,尤其是在芗剧和跳舞方面。无偿为学生办培训班始于1989年,20多年来,即便是退休后没有领退休金,她也始终如一,以教育者应有的胸怀和包容,用耐心教导和感化,无偿地把150多名农村贫困生从辍学的边缘拉入了艺术的殿堂,如今这些学生都考上了名校,走向全国各地,成为文艺骨干。

  20多年来,吴碧霞老师从未要求任何回报,甚至自己贴钱,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将每个孩子的梦想作为自己的希望,用心培育。她说:“都是同社的子弟,大家知根知底的,孩子的家境已经够困难了,如果还向他们拿钱,叫我良心何安 ”

  多年来,她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够耐心的老师,每个人都可以是天才,不能因为学习成绩差而轻易否定一个学生,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精彩。1992年,吴碧霞老师班上有一个名叫郑惠兵的“问题学生”,学习不好,父母准备让他毕业后回家捕鱼。细心的吴老师发现,郑惠兵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善于捕捉节奏和韵律。吴老师觉得,这孩子是块学唱戏的料。于是她亲自上门做工作,好说歹说,终于打动了郑惠兵和他的家人。就这样,吴老师把郑惠兵带到家中严格训练,之后又带着他到厦门考试。后来郑惠兵顺利地被厦门艺校录取。2006年他获得中国艺术最高奖“文华奖”。其实,很多郭坑村孩子的命运就是像郑惠兵那样在吴老师的教育下得以改变。仁爱、友善、宽容的极致让这些农家孩子们选择了多姿多彩的艺术人生。吴老师说:“只要孩子有出息,有出路就是最大的安慰,最大的回报。”

  今年郭坑村郭志杰和步文镇的黄明豪初中毕业成绩不很理想想放弃学业去打工,吴老师获悉后,想到不少农村的孩子不读书,很快就会染上赌博、酗酒等陋习,不仅孩子没出路,还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于是她专程到他们家动员去学技术,并带他们到厦门一家技术学校考试,并顺利考入技术学校学习会计、海关专业。“人生短短,做人就要做好人,做有贡献的人”。 她说:“如果人生能让我再选择一次,我仍然会无怨无悔,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培养他们成才。因为我收获了孩子们成长成才的喜悦,这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聊起学生时,吴老师的脸上满是自豪和幸福,吴老师说,相比一些荣誉、奖项,她最大的财富还是这些孩子的成才和对她的感情。“如今虽然我年纪已大,但在朗诵、音乐、舞蹈等方面,我还是能胜任的,只要学生愿意来学,我会义无反顾将培训班一直办下去,将艺术培训进行到底”。

  ⊙ 陈华俐 吴钦良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