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古桥周边红树林不宜过密 河道清淤亟待开展

马石头
2015-02-05 10:36:43

洛阳桥南侧,一名工人正在清理桥下的垃圾

相关新闻:桥树之争! 红树林逼近洛阳桥该不该砍伐清理 

来自泉州本地乃至国内多领域的专家,昨日现场考察洛阳桥及周边红树林,共商献计“桥树之争”解决之策;相关职能部门达成初步共识。

一方是闻名海内外的洛阳桥,一方是守护泉州海岸线的红树林,它们都是泉州人珍爱的宝贝。近日,洛阳桥与红树林的保护之争问题,经早报连续报道后,引发泉州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昨日,来自泉州本地乃至国内的文保、红树林、海洋、桥梁、水文等各领域专家,实地走访洛阳古桥及周边红树林,并开展了以“红树林与洛阳桥共存之道”为题的专家咨询研讨会。桥树之争,涉及文物与林业两大职能部门,已经基本达成初步共识。会上,专家组一致认为,人为因素的影响远远大于红树林的影响,洛阳江河道的清淤工作亟待开展。

【现场考察】

红树林过于密集 桥下滩涂淤积严重

昨日上午10时,由泉州湿地学会组织的各领域专家,齐聚这座千年洛阳古桥上。

“这么大一片红树林,现在长得确实很好,保护起来很重要。”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主任范航清用手机拍了很多照片。他说,为了“对抗”大米草肆意疯长,2000年左右,全国引种红树林。经过10多年的种植,很多地方的红树林种不活,在泉州能形成7000多亩,简直是个奇迹,“在全国林业领域,立下大功”。

不过,范航清也发现了另一个问题,就是桥下的滩涂淤积严重,还有这一片红树林已经有了过于密集的迹象。“你看,表面的那一层黑泥,是潮水带来的,但并不厚,主要还是一些工程遗留和建筑垃圾。”范航清分析,红树林要生长在淡水和海水交汇的地方,如果过于密集,不仅会加剧滩涂淤积,而且会开始死亡,鱼虾也都游不进去,“要有合理的潮汐,让红树林能够呼吸”。

同行的还有泉州本地的几位专家,他们对洛阳桥和红树林的关系更为熟悉,但是对周边环境破坏更忧心忡忡。“你们注意到没有,那些周边的工程土方,都到哪儿去了 ”华侨大学建筑设计院苏世灼教授发现,河口周边有一些围堰,原来是在河道上施工的,但是工程结束后,没有清理干净,遗留下来慢慢让潮水消化。

洛阳桥现状堪忧 希望划定种树禁区

包括文管所副主任孙亚宏、文保研究员陈鹏、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等文保专家,依然强调洛阳桥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

他们认为,“跨海”这两个字,承载着洛阳桥的独特意义,也是其最重要的价值体现,目前洛阳江淤积的趋势,这座跨海大桥辉煌的历史已在逐渐消亡,一旦洛阳桥成为“陆上桥”,将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带来非常大的伤害。在洛阳桥的保护范围内,种植红树林是不妥当的,因为很明显,红树林成片的生长会加快泥沙的淤积,希望能够对影响古桥风貌的红树林进行清理。长远来看,希望能在洛阳桥周边,划定“禁止种树”的范围,今后不再种植红树林。

遗产保护要望得见山

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红树没了,还可以再补植;洛阳桥没了,无法再造出一座!”对于桥树之争问题,泉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副主任孙亚宏认为,在古桥保护范围内,禁止任何单位(个人)作出影响文物的行为,这是最基本的底线问题,“这当然也包括人工种植红树林的行为”。

他举了一例子,就像在有人开元寺门口想翻建自家的老房子,也得经过层层审批,“虽然房子不会直接威胁到寺庙安全,但会给文物景观带来破坏”。同样道理,一旦红树林太逼近洛阳桥身,就会破坏当年造桥的水环境,进而给古桥的历史风貌带来瑕疵,“在保树与护桥两者之间,护桥还是应该摆在第一位”。

“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这就说明不论是旧城改造,还是新城建设,都不能以牺牲文化遗产为代价。”陈建中认为,桥与树,孰轻孰重,不言而喻,如果任由红树林生长,这座跨海桥变成陆地桥的结局就不远了。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