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西洋第一人并非郑和 唐朝杨良瑶生平简介及神道碑
杨良瑶神道碑 《唐故杨府君神道之碑》从形制看,该碑体形高大,额篆“唐故杨府君神道之碑”9个篆字,周正圆浑,苍遒大气。碑文以楷体书写,间以行书,结体活泼,字迹劲秀,线条华畅,文气通透,具有相当高的书法艺术水平,不失其为中晚唐书法中的佳品制作。 从作者看,该碑由朝请郎、行虔州南康县丞、云骑尉、翰林待诏陆邳撰文;承务郎、守郴州司兵参军、云骑尉、翰林待诏赵良裔书丹;给事郎、守洪州都督府兵曹参军、云骑尉、翰林待诏汤陟篆额。唐朝官阶明确,“朝请郎”为文官第18阶、正七品上;“承务郎”为文官第25阶、从八品下;“给事郎”为文官第22阶、正八品上。均职阶不高,正史未载,但就撰文、书法而论,仍属非常可贵。 据碑文载:杨良瑶终于元和元年七月二十二日,葬于同年十月十四日。“元和”为唐宪宗李纯的年号。元和元年,即公元806年。由此推断,杨良瑶当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即公元736年。杨良瑶之死,从明幡发丧到归里入葬,历时共83天。依照关中民间葬俗:树碑立石,通常在三周年之际完成,时当脱服之期。而此碑刻立的时间,则在丧葬期内。另外,神道碑为墓道用碑,均在地面之上,而墓葬内有墓志铭,也是唐代定制。 值得注意的是,该碑正文用过许多简笔字,与今日官方确定的《汉字简化字总表》有相似之处。譬如“请”写作“请”,“继”写作“继”,“万”写作“万”,“迩”写作“迩”,“尔”写作“尔”,“貌”写作“皃”,“辅”写作“辅”,“弥”写作“弥”,等等。这些汉字简化字的普遍使用,对于研究唐代文字史,有着相当重要的启迪和帮助。 据查知,该碑身首相连,碑首高85.5厘米,碑头篆额“唐故杨府君神道之碑”9字,3行,每行3字。碑身高189.5厘米;上部宽93.5厘米,下部宽102.5厘米。正面镌刻行书碑文,记叙了“唐右三军僻仗、太中大夫、行内侍省内给事,赐紫金鱼袋、上柱国、弘农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杨良瑶的家族渊源和生平事迹。该碑文弥足珍贵之处,正在于揭橥了这位不见于正史文献的航海下西洋的外交使节的出使生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