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鼠兔时隔20年再现中国 伊犁鼠兔简介及图片
伊犁鼠兔是世界珍稀动物之一,日前,这一天然萌物再次在中国新疆被发现。据英国《每日邮报》24日报道,时隔20年,一种天然萌物2014年夏天再次在中国现身,它就是外貌神似“泰迪熊”的伊犁鼠兔。据悉,这种动物比我们的国宝大熊猫还要稀有。
伊犁鼠兔图片 伊犁鼠兔简介 伊犁鼠兔(学名:ochotona iliensis)是一种体型娇小的山地哺乳动物,约20厘米长,长有大大的耳朵,灰色的皮毛上散落着些许棕色斑点。仅存于中国新疆,是高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群体。它们主要栖息在海拔2800米至4100米之间的天山裸岩区。自2000年以来,伊犁鼠兔的栖息地减少至原本分布区面积的17.05%。实际栖种群数量的成熟个体数少于2500只,已经处于濒危状态,中国已将其列为濒危动物。 据悉,中国科学家李卫东1983年在天山山脉意外发现该物种,并将其判定为新物种。上世纪90年代,科学家对其数量进行统计,估计有2000只左右。而后,鼠兔便消失在人们视野中。据科学家称,自伊犁鼠兔被发现以来,其数量减少了70%。伊犁鼠兔仅存于中国新疆天山山脉,目前其生活领地正在面临威胁,数量也在急剧减少。 伊犁鼠兔外形像兔子又像老鼠,成年伊犁鼠兔体重240克,体长约160-200毫米,耳和后足的长度是鼠兔属里最大的一种。耳,须很长,超过8厘米。毛色较鲜艳,额头和颈侧有3块棕色斑点,额、顶是明显的锈棕色斑,颈背有一块浅色斑。夏毛体背棕黄或棕褐,头骨门齿孔和腭孔为一孔。是中国特有物种,是当前国际公认的鼠兔属仅有的24个物种中,耳朵最大、后足最长、体形最大的一种。 外形略似鼠类,耳短而圆,尾仅留残迹,隐于毛被内。因牙齿结构(如具两对上门齿)、摄食方式和行为等与兔子相象,故名。后肢比前肢略长或接近等长;头骨上面无眶上突;上颚每侧只有2枚臼齿。雄性无阴囊,雌兽有乳头2-3对;全身毛被浓密柔软,底绒丰厚,与它们生活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有关;毛被呈沙黄、灰褐、茶褐、浅红、红棕和棕褐色,夏季毛色比冬毛鲜艳或深暗。 上颌有1对前后重叠的门齿。和像啮齿动物一样,在门齿与颊齿间有宽阔的齿隙(缺犬齿、部分门齿和部分前臼齿)。草食性,具双重消化功能,即盲肠富集大量维生素后,胶囊裹着成软粪,自肛门排出,再被自己吞咽,又经消化,充分利用维生素(软粪含维生素比正常粪便多数倍),再排出的粪便才是圆形硬粪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