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夜》宁缺与陈皮皮进行哲辩 历史上孔子和老子怎么看天人关系

冒充都懂
2018-11-14 10:59:53

《将夜》这部古装玄幻剧正在热播之中。该剧改编自猫腻的同名小说,运用大量的实景拍摄和精美的场景布置,将书中的昊天世界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在近年来的网络小说改编剧中,足以称得上是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将夜》的背景是架空世界,但是其中带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和思想。比如唐国中的书院和夫子,就是以儒家和孔子为原型创作出来的。和儒家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的地位一样,书院在唐国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犹有过之,超越皇权。

宁缺一心想成为修行者,但是身体条件不允许。他成功考进书院后,希望从旧书楼中接触到修行的法门。在读书的过程中,宁缺意外与师兄陈皮皮成为笔友。宁缺在观看《吴瞻焰论浩然剑》时被剑气刺伤,在惊异于作者修为的时候,不免有昊天不公之感。

陈皮皮嘲讽宁缺,说昊天如同天上的太阳,只会照顾山顶的雪莲(即天才的自己),不会管石根下的野草(即废柴宁缺)。宁缺则反驳回击,昊天是牧牛人,对世间万物充满慈爱,并且在数学上扳回一城。总之二人进行一场短暂的关于天人关系的思辩。

孔子和老子这两位先秦时期的大思想家都对天人关系有独到的见解,而且大相径庭。这与二人的主张不同有关,孔子积极有为;老子清静无为。主流观点认为,儒家的思想一般在于日常言行和国家政治上,缺乏道家对天地、宇宙这种更高级的哲学上的思考。不过在《论语》中仍然可以找到孔子对天的态度。

孔子敬畏天道、相信天命。举两个例子。其一:孔子去见春秋时期有名的荡妇南子,弟子子路很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如果我做了有悖德行的事情,就让上天惩罚我”;其二:孔子和弟子在宋国一棵大树下学习,宋国司马桓魋厌恶孔子,砍倒这棵大树。孔子说:“上天让我有这样的德行,桓魋能拿我怎么办呢(虽然最后孔子还是跑到郑国去了)”所以说孔子虽然没有将天道人格化,但却认为有一种奖惩机制,时刻约束人们的行为。

老子的思想则有所不同。《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刍狗指的是用来祭祀的草狗,用完之后没有任何价值。有人认为这句话是说天地残暴不仁,草菅人命。其实这是一个误解,真正的意思是说天地没有偏爱,任由万物生长,不加干涉。在老子心中,天地是客观理性的存在,没有爱憎偏私。

总体来说,在对天道的态度上,孔子偏重人文,老子偏重理性。至于究竟孰是孰非,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了。

参考文献:《道德经》、《史记》、《论语》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