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之怒晴湘西》中的“湘西尸王”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

追剧大咖
2019-02-21 12:40:26

作者:奇闻趣事侦查探长

最近一段时间,由天下霸唱小说改编的同名网剧《鬼吹灯之怒晴湘西》自开播以来热度居高不下,豆瓣评分甚至一度高达8.5分,实属罕见。随着本周一最新剧集16.17.18集的播出,最终大boss“湘西尸王”也即将露出真容。

豆瓣评分一度高达8.5分

那么,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湘西尸王”?它和“僵尸”又有什么区别呢?

《鬼吹灯》原著小说中曾对“僵尸”有这样的描述:

“那僵尸少说也死了数百年,其入地不化,郁而成僵,所谓名之为名,必有其因,那时候僵尸的僵,还应该写作“殭”,有地下尸体僵而不化如同树干枯蜡之意,也可以解释成不腐之尸即为僵尸,但即便尸身不腐,也必僵硬如木,关节弯曲不得。”

电影《僵尸先生》剧照

而对“尸王”的描述则更带神秘色彩:

“在湘、黔、粤东、粤西之地的荒僻山区,常有僵尸成精的传说,成了精的僵尸仍然以藏尸棺椁作为巢穴,遍体披毛,每到黑夜降临,就会从棺材里出去掠人畜而食,民间称其为“尸王”;

另有一种说法,之所以有“尸王”之说,乃是由于死者生前地位显赫,陪葬品和镇尸防腐之物,都是珍异诡秘的明器,一旦诈尸而起,其尸变必厉,寻常的黄道纸符或桃木剑之类的法器,都难以将其制服。尸王生前必是贵胄,普通薄葬的老百姓,即便死后诈尸,也没福气被冠以此名。实际上,这正是代表了古时民间崇尚权贵的一种偏见。”

那么“僵尸”既然是人死后的尸身,其动弹不得,它又是如何一步步演变成专吸食人阳气的“怪力乱神”呢?

电影《僵尸叔叔》剧照

其实,在清朝以前,“僵尸”的意思只是单纯的指“僵硬的尸体”,今天大家所熟知的只会蹦跳的“僵尸”形象直到明末清初才得以形成。

而据相关史料考证,该形象的产生多出自于清朝志怪小说。其中以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袁枚的《子不语》中的描述尤甚。

《聊斋志异·尸变》一篇曾对“僵尸”尸变一事进行了精彩的描述:

“时翁有子妇新死,停尸室中,子出购材木未归。翁以灵所室寂,遂穿衢导客往。入其庐,灯昏案上。案后有搭帐,衣纸衾覆逝者。又观寝所,则复室中有连榻。四客奔波颇困,甫就枕,鼻息渐粗。惟一客尚朦胧,忽闻床上察察有声,急开目,则灵前灯火照视甚了。女尸已揭衾起。俄而下,渐入卧室。面淡金色,生绢抹额。俯近榻前,遍吹卧客者三。客大惧,恐将及己,潜引被覆首,闭息忍咽以听之。”

而在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更是直接对僵尸的样貌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白毛遍体,目赤如丹砂,指如曲勾,齿露唇外如利刃类接吻嘘气,血腥贯鼻。”

而至于我们所熟知的香港僵尸片中的僵尸为何都穿着清朝官服,自然也可从清朝志怪小说的流行中得知一二。

也正是因为上世纪90年代香港僵尸题材影视剧的跟拍热潮才催生出了人们内心对“僵尸”的好奇。

电影《僵尸家族》剧照

而至于历史上是否存在“湘西尸王”这个问题,其实可以转变成另一个问题,“僵尸”是否存在“诈尸”的可能?答案是肯定的。

“人死后的短时间内神经内会存在弱电流刺激引起肌肉的收缩或舒张,也就是神经指挥肌肉收缩,会导致尸体无序无意识的抽动或者条件反射。”

但是,人死后几百年上千年又怎会出现神经指挥肌肉收缩呢?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