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观后感之1962年黑人的悲哀

吃瓜看戏
2019-03-05 16:30:58

《绿皮书》并不是绿色封面的书籍,而是带有种族歧视的黑人出行指南。1962年,黑人邮政员针对美国对黑人的歧视,许多地方不允许黑人与白人共用,而特地调查的黑人场所。这是一种种族歧视和精神上的鄙夷,黑人自己在这个对黑人歧视的社会,为自己寻找一个落脚点。它对于黑人来说就是一种变相的监狱,有些地方永远不属于他们 ,他们就好像过街老鼠,只能呆在黑暗阴森的角落发霉,那些阳光洒进来的舒适区,是有白人才能享受,他们和他们固有的黑皮肤留在世界最卑微的角落。

导演尝试以喜剧幽默的口吻讲述故事,让人们不经意间触动泪点,他像是一个老者,回忆着过去,却没有太多拖泥带水的情节。影片的主人公谢利作为黑人音乐家,他有傲骨,有才华,有原则,可是他十分孤独。笔者认为谢利孤独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出生和皮肤决定了,他既不是老鼠,也不是天鹅。他不够黑,也不够白。他不属于底层的,不是靠出卖劳动力的黑人群体,也不属于历史阶级‘’高大上‘’的白人。他的身份阶级决定了他的不合群,他是异类。这样的孤独,促使他一路南下,那里是黑人歧视最严重的地方,他偏向虎山行,因为他有梦想,他想改变人心,他有勇气,可是低估了现实。他满怀信心地出发,他觉得,他可以凭借他的才华去征服种族歧视。

在我看来,谢利的文化素养给了他梦想和勇气,可是谢利的皮肤决定了他被歧视的命运。谢利是一个矛盾冲突体,他叛逆,他觉得自己可以改变白人根深蒂固的想法 。于是他放弃了北方三倍的酬劳和优渥的条件,走上了一条充满荆棘的路,没有鲜花,只有嘲笑。谢利还是低估了人性。在这里他看到了太多不平等,比肮脏黑人住所还要可怕。

当他们真正走进南方的时候,才发现所有的贬义词都是为黑人准备的。谢利失望了,谢利的失望源于他的希望太大。谢利来到每个地方都怀着憧憬,在台上,他是音乐家,所有人都在为他欢呼,他骄傲的抬起头,仿佛全世界都在崇拜他。但是他一下台就是一个黑人,刚刚在台下鼓掌的白人随时可以羞辱他。他没有资格去白人的餐厅就餐,不能在房间里上厕所,不能试穿西装,不能去白人的酒吧。

他知道这是因为他是黑人。他试图反抗,于是他铤而走险去了白人的酒吧,被围殴,他仅仅是想和一杯威士忌。他才知道原来黑人,是不配享受生活。他恨透了这种不公,他收到的掌声,无关他的身份。作为黑人,他生来彷徨,不曾被尊重,他没有做错什么,只因为他的身份,哪怕他才华横溢,哪怕他原则高尚,哪怕他清高果断,在1962年白人眼里,等级不可逾越,种族是特例。

笔者认为,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黑人属于一种卑微和愚蠢的标准,因为他们的历史,让他们无可避免的成为食物链的最低端。因为整个社会的风气如此,连黑人自己也妄自菲薄,认为自己的血液里流淌就是卑微。

在途中他们的车坏了,谢利抱着双臂看着托尼修车,在田地里耕种的黑人用吃惊的眼光打量着他们,他们难以相信一个白人居然为一个黑人工作。一个黑人居然可以穿着西装。谢利看着他们脸上羡慕的表情,露出悲天悯人的表情。在那一刻,我相信,谢利对自己的未来征途已经了预知,这不是一个可以容纳黑人的时代。

谢利在这里找不到他想要的,他伤痕累累。唯一的精神慰藉,是影末谢利选择了黑人的橙鸟餐厅,用手抓着炸鸡,和黑人一起演奏欢快的乐章。他向往的精神平等,在这一刻似乎有了补偿。

这部电影,让我们看见太多的不平等,黑人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价值观,让黑人成为历史的牺牲品,谢利是幸运也是不幸,他拥有才华,但是他是黑人。影片审视了当时白人的有色眼镜犯下的道德错误,是这部影片的价值关键点。

我们看到了1962年黑人颤抖的悲哀 ,看到了那个年代,不可挽救的社会倾向,历史决定了阶级,可是不能决定人性。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