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逆流成河电视剧版和电影版哪种更好看 电影版与小说版有哪些不同

娱乐塘主
2019-07-10 13:40:52

悲伤逆流成河改成电视剧后多了很多的温暖,剧中男女主角的友情最终变成爱情令人羡慕。之前《悲伤逆流成河》改编的电影,也是让人看了有些意犹未尽。那么悲伤逆流成河电视剧版和电影版哪个好看一些?剧情有什么不同?让娱乐塘主来告诉你们吧。

悲伤逆流成河电视剧版和电影版哪个更好看

如果想要看更贴近原著的,那就是电影版。

如果想要看不那么悲伤的,就看电视剧版的。

郭敬明《悲伤逆流成河》这个原著太虐心,阴暗、没有一点希望,弄堂里的低素质、鱼龙混杂、学校里的校园暴力,还有各种早孕、堕胎、自杀情节,而且结局还是主角全都自杀了,“施暴者”和坏人反而都活着,看得人很抑郁。

很多人觉得电视剧版比较好,更青春向上一些,没有这些阴暗绝望到让人想要呕吐的剧情,但电影版拍的确实不错,已经尽最大可能还原了原著。

《悲伤逆流成河》电影版与小说版有什么不同

电影版的《悲伤逆流成河》是根据郭敬明同名畅销小说改编,由落落执导,赵英博、任敏、辛云来、章若楠、朱丹妮主演的电影。该片讲述了任敏饰演的易遥因为母亲的疏忽染上了性病,从而遭到校园霸凌以及她和齐铭、顾森西之间的情愫故事。

电影版《悲伤逆流成河》中的女主易遥因为用了母亲客人的毛巾而染上了性病被所有同学欺负。而小说中的易遥是因为怀了李哲的孩子,结果李哲死不承认,易遥怀孕的消息也在学校里流传出来。

电影版的《悲伤逆流成河》实现了对作品的影视化重建,编剧十分注重细节的填充,极大的丰富了作品。为了更好地完成人物形象的立体化塑造,编剧选取了诸多典型的物件,比如花和易遥的书包以及那块绿色毛巾,从而加强了人物的关联性。

影视剧特殊的表现形式,决定了语言处理必须更贴近日常的交流。但是编剧只结合了地域性的特色,对角色的身份定位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编,却忽略了对小说语言的改编。电影继承了小说的语言风格,语言细腻,格调深沉冷静。

首先电影版的台词刻画太小说化,特别是易遥和齐铭之间的独白对话显得太做作不真实。易遥因为高血压晕倒,只好在医院里挂点滴。这时易遥对齐铭说:“齐铭,你就是对我太好了,搞得有时候,我觉得你做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很有可能,有一天,你把心掏出来放在我面前,我也觉得没什么,没准还会在上面踩上几脚。”

当唐小米和易遥打完架后,齐铭开始质问易遥得病的原因。齐铭说:“比如,你为什么会得这个病,这又不是感冒发烧。”易遥回应:“你以为呢?你以为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你就是觉得我跟我妈一样。对吧?”齐铭说:“我没这么想。”易遥:“那你怎么想?你是没想,其实你什么都没想。你这些天这么忙,忙着数学竞赛,忙着认识新朋友,哪有功夫想别的。”齐铭:“你就非得这么说话吗?”

易遥和齐铭的这两段对话,活脱脱地呈现出了偶像剧的画风。其次在人物关系上有一些突兀生硬,体现在男二号顾森西对易遥的情感,本该是喜剧的人物却让人笑不起来,十分尴尬。

小说中台词对话及情绪表达与电影的现实主义风格格格不入,再加上、矫揉造作的摇镜头从而破坏了话题的严肃性。然而,结局的独白爆发力直切主题,悲剧色彩下极具讽刺力量的震撼深入人心。女主台词和哭戏过关,其他都太青涩,谈不上演技,但胜在自身气质和人物很贴近,显得自然。镜头画面冷系,音乐基本带不出情绪,音画配合度不高。电影其实远没有小说压抑。

电影版的《悲伤逆流成河》在人物塑造上考量细致,对于主人公易遥的形象进行了影视化深入的重构。小说中的易遥爱说脏话,特别喜欢说父母的坏话。她觉得父母生了她,却不养她。小说中易遥的家庭暴力远远超过了校园暴力,而电影中的易遥主要是校园暴力。

电影《悲伤逆流成河》的编剧为了更好地塑造易遥的校园暴力生活,深入挖掘了人物的心理,设置了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的情节,多角度地展现了易遥的形象,使她成为了有血有肉的悲剧人物形象。但是语言过于细腻化,弱化了作品的深意。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