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而歌》的摄影创作谈

花开花落
2019-10-15 16:27:46

《为国而歌》的摄影创作谈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主任、硕士生导师 李伟)

2017年夏天,我在呼伦贝尔拍戏,接到好友青山的电话,说他正在筹备一部电影,希望我一起参与。于是回到北京后我们如约见面,深聊了这部影片的方方面面。那便是我参与这部影片的开始。

回想起来,当时的剧本结构还是青山在此之前《国之歌》音乐剧的三幕式结构。我们从故事聊到制作,从特效聊到制作周期,从辣婆婆饭馆的屋里聊到屋外灯光婆娑的小院,直到营业员催促我们要打烊了。离开时我们达成共识,就是首先剧本应该凝练缩短,按照电影的格式完成;其次由于这部戏涉及战争以及历史效果场景的特效场面,影片的制作工艺流程应该严格按工业标准来走。

在我看来,青山作为导演有一个非常优秀的特质,就是像一块儿海绵一样把所有对影片有益的意见和想法都充分地吸收下来。

从这天开始,青山导演就开始了为剧本和筹备的奔波。我参与了几次剧本讨论会,故事的方向和风格曾在不同的意见中几经辗转徘徊。在多次修改调整之后,剧本的大方向终于确定。我也正式进入工作,从故事板绘制开始。

在剧组驻地,分镜师思平加入了我们,美术师是我的好哥们谢勇,还有导演率领着导演组的兄弟们一起,阅读剧本,推敲打磨。眼看着剧本上一行行文字变成了一个个画面,有时甚至会因为观点不同争得面红耳赤。现在想起,那仍然是一段让人难忘的经历。

在最终定稿的剧本和分镜稿中,这部戏的重点和难点体现在了两个部分:一是聂耳这个人物成长的刻画以及他精神的外化体现。我想这部分纯文戏得主要通过光线、空间的运用和摄影机细腻的运动来呈现。好在经过详细的分镜绘制,很多对画面的设计即便在图上体现的不够详细,在我脑海中也趋近成熟了。

在多年合作中,我的执行摄影寇诺能够把这部分的想法很好的实施出来,再加上这次我带着研究生张书源,也能在具体的设计实施上有所贡献。在有关聂耳人物刻画的文戏之外,战争部分成为了影片最可能产生亮点也是最具拍摄挑战的部分。

(执行摄影寇诺)


为保证这部分拍摄的顺利实施,我在搭建摄影组班子的时候请来两个最善于拍摄运动画面的两个兄弟——亮子和小张。他俩一个是武行出身,斯坦尼康玩的很好;一个是技巧运动员出身,能在各种困难条件下完成手持摄影。事实证明,他俩的加入成为我们战争戏顺利完成的充分保障。


(负责拍摄运动画面的亮子和小张)


此外,我们希望把影片中云南和上海两个环境拍出鲜明的反差。云南的元素就是蓝天白云,绿树红土,用浓烈的自然主义色彩与战争的火光硝烟造成碰撞和对抗。在上海部分,我们希望在白天的时候把这个城市呈现的灰暗冷漠,晚上则是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为此我也专门跟灯光师马喜文沟通,除了可以变色的灯具skypanel外,我们还要准备大量色纸,应对上海的夜景。

影片开拍后,在有限的条件下,美术师谢勇为我们提供了尽可能的场景条件。拍摄现场我们与武行团队、烟火团队和韩国的战争导演等都合作得十分顺利。云南的拍摄除了一两天下雨,剩下统统是晴天。剧组转场上海后,天气始终阴雨绵绵,与我们所期待的气氛完全吻合。天时地利的情况下,拍摄的过程虽然紧张,却因有序而显得转瞬即逝。

一部影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导演既坚强又充满智慧的领导,也离不开投资方和制片方全力以赴的支持,以及全体团队成员的通力合作。我想观众应该能够通过这部电影看到我们这个团队的情怀、努力和团结,也希望我们所有人的付出,最终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