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恶搞花木兰为什么会遭到警告?娱乐圈掀起“道歉大赛”?

来一凡
2015-07-21 21:04:59

贾玲恶搞花木兰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互联网的发展,西方传进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盛行,其中的一个极端向着大众文化和通俗文化的方向发展,追求大众性、平面性、游戏性、娱乐性,代表着对现代文化主义的批判和超越。说到恶搞不得不提周星驰,从唐伯虎到孙悟空,几乎每一部电影都加入了“无厘头”元素,他的“反寓言”电影开创了中国香港后现代电影的先河。冯小刚后期的贺岁片也是如此,拍摄地是纯消费型、娱乐型、大众文化快餐式的商业片,他们嬉笑一切、藐视权威。

  后现代主义文化以解构主义为哲学基础,崇尚解构主义,致力于解构,主张建构是一种美,解构同样也是,好比周星驰用大话西游中至尊宝的形象将原本的孙悟空的定义消解的荡然无存,原本那个嫉恶如仇、惩恶扬善的大师兄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幽默搞笑、儿女情长、敢爱敢恨的至尊宝,并且演绎了和妖怪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仇,观众们看了这部电影之后获得的完全是另外一种不同于过去的体验;后现代主义文化试图消解艺术和非艺术的区别,降低精英文化的门槛,甚至主张文化的感官刺激,反对深度探究,贾玲在恶搞花木兰的时候,并不用考虑宣扬花木兰原本的积极的形象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也不会去考虑恶搞花木兰对于花木兰家乡人民的伤害以及所产生的负能量对于青少年的误导,而只是图一时之快,取悦观众的畸形的文化消费心理。

  中国的这种后现代主义文化现象和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有很大的不同,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是相对于现代主义文化而言的,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西方社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现代西方的经济生活被资本逻辑、商品法则和价值规律严格地控制着,而且这些东西迅速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文化生活中,文化生产与工商业联姻,形成所谓“文化工业”,也就是没有深度体验、没有历史感的、仅仅反映当下瞬间体验的后现代文化。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并没有很深的工业社会根基,因此人们后工业化时代的苦闷、绝望、焦虑、孤独、变态的情绪也没有那么严重,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等原因中国得本土却具备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生长的条件,人们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的文化消费需求繁多,某些文化工作者非但没有对此加以引导,反而对于一些不正常的消费需求进行迎合,将消解文化的矛头指向中国的传统文化。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