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檗文化: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sam赵
2015-07-30 10:37:36

点心灯是黄檗寺的传统活动

融台佛缘一脉相承

今天知道福清黄檗寺的人,一般都以为福清黄檗寺只是日本的祖庭。其实不然,远在唐代开成年间,希运禅师住持江西宜丰鹫峰,改名黄檗山,建黄檗寺(全称“黄檗山报恩光孝寺”),创黄檗派,开辟了第二座黄檗山。800年后,隐元禅师在日本开辟的是第三座黄檗山。除此之外,福清黄檗山还是广东南澳“叠石岩”和台湾黄檗寺的祖庭。

在广东南澳县,有一个驰名东南亚一带的名刹“叠石岩”。“叠石岩”创建于道光二十五年,100多年以来,该寺香火经久不衰,其弟子遍布澳门、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一带。因该寺系福清黄檗山万福寺的支脉,其开山鼻祖释仁智拜黄檗弟子为剃度师,当了小沙弥,成为黄檗派的子孙。故该寺从创建以来,就有“黄檗流芳,源远流长”之说。截至目前,潮汕地区的黄檗派僧人的法脉,皆沿用隐元禅师的法脉(类似于俗家的辈分字名)。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起,潮汕黄檗派僧俗每年都派出弟子回祖庭黄檗寺拜祖。

明末清初,闽台佛教互动。有两个突出的代表寺院,一为临济宗的黄檗山万福寺;二为曹洞宗的鼓山涌泉寺对台湾佛教影响甚大。台南的黄檗寺,清代时曾被列为“七寺八庙”之一。该寺对台湾的佛教发展起过重要作用,具有相当的历史地位。据《台湾通史》卷22“宗教志”记载,台湾“佛教之来,已数百年,其宗派多传自福建,黄檗之徒,实授衣钵”。《台湾宗教沿革志》说“其宗派多传自福建,衣钵实授黄檗”。

有关台湾黄檗寺的史籍记载很多。如编纂于康熙三十五年的《台湾府志》卷九“外至·寺观”写道“黄檗庵,在海会寺南数里,壬申年,灾于火。癸酉,僧募缘重建。”编于嘉庆十二年的《续修台湾县志》卷五“外编·寺观”载:“黄檗寺,在大北门外。旧《志》云:唐沙门正干,莆田人,吴姓,从六祖曹溪得法。归至福州黄檗山曰:吾受记于师,逢苦即住,其在此乎。遂即山建寺,是为黄檗初祖。”以上文字充分证明了台湾黄檗寺确是由福清黄檗寺传去的,开山传法祖师应为隐元弟子。

黄檗流芳,融台佛缘一脉相承!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