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率百万大军亲征高句丽,你知道需要多少物资吗?

sam赵
2015-08-04 16:34:54

作者:宋毅,选自图书《战争特典001:隋唐英雄》,当当亚马逊京东均有售!

大业六年(公元610年),长城以北,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一个由数十万人马组成的巨型方阵正在缓慢行进中,方阵正中心赫然有一座巨大的宫殿。宫殿雕栏画栋,数排车轮负载着这巨大的宫殿,在数万身披铁甲的重装骑兵簇拥下,缓缓朝着突厥启民可汗的牙帐所在地(今内蒙古自治区九十九泉附近)行进。这宫殿的中心,隋炀帝杨广端坐在最高处的龙椅之上,听着四周人声马嘶不绝于耳,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这是第几次见启民了?这么多年来启民也算是老实,北方边境算是太平了不少。上次启民机灵,长孙晟稍稍点拨便亲自提刀为朕的宫帐除草,还征发部众在塞外开辟了这三千里御道,不知这次启民会用什么惊喜来迎接朕呢?”

隋炀帝率百万大军亲征高句丽,你知道需要多少物资吗?

“报!突厥启民可汗率各部首领求见天颜!”一骑斥候飞驰而来,在行宫前翻身下马,跪禀道。

“终于来了吗?时间也差不多了。”杨广挥了挥手。身边侍立的一内侍立刻大声传道:“传启民及各部头人觐见!”随着一声声地传令声,方阵外的启民可汗等人纷纷下马,步行前往行宫,接受皇帝的召唤。

看着行宫外山呼万岁舞蹈拜服的各族首领,杨广不禁面露自得之意,这就是身为天朝皇帝所应有的权威!当杨广用主宰者的目光审查宫外人群之际,却发现突厥可汗启民身边有一个人非常特殊,他的服饰大异于草原各部首领,在人群中极为显眼。

“启民,此为何人?”杨广指着此人道。

“启禀陛下,此乃高句丽国使节,前来我处欲双方盟好。此事事关重大,启民不敢擅专,还请陛下示下!”突厥启民可汗用流利的汉话回答道。

“什么?高句丽国的使者!”杨广的脸瞬间沉了下去,这启民的确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可这种惊喜却并非在其意料之中。此时一阵朔风吹来,四周旌旗猎猎作响,全场一片肃杀,这天子一怒,后果会是怎样?

就在此时侍立在侧的黄门侍郎裴矩前行数步,低声对杨广说道:“启禀陛下,高句丽本是周朝箕子的封国,汉朝、晋朝均为中央下辖的郡县。如今却不服中央政令,自成一国。先帝欲征之久矣。可惜杨谅无能,出师不利。如今陛下当政,如何能不将其收入囊中?如今高句丽国的使者亲眼见到强如突厥亦不得不匍匐在陛下的脚下,可以利用他们的震恐,迫使高句丽国王亲自入朝觐见!”

“卿之言有理。”杨广满意地点了点头,转头看往朝内以文学著称的礼部尚书牛弘,“牛卿拟旨吧。”

不一会行宫内便传出了牛弘洪亮的声音:“高句丽国使者接旨!朕以启民诚心奉国,故亲至其帐。明年当往涿郡,尔还日,语高句丽王:宜早来朝,勿自疑惧,存育之礼,当如启民。苟或不朝,将帅启民往巡彼土!”声音刚落,数十万隋军纷纷用手中的兵器或敲打盾牌,或顿击地面,齐声大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巨大的声浪瞬间席卷四方,阵阵回声响彻天际,启民可汗与宫前各部首领闻听如此雄壮的呼声,不禁色变,启民可汗当先跪倒,以汉话高呼:“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启民可汗身后,各部首领亦纷纷跪倒,齐声高呼。再看那高句丽使者,早已两股战战瘫倒在地,动弹不得。

隋炀帝率百万大军亲征高句丽,你知道需要多少物资吗?当年统一南北,杨广虽然号称主帅,实际上的军事负责人却是时任元帅长史的高颎,杨广不过是个被供起来的象征罢了。甚至在攻灭陈国之后,杨广想索要陈后主的贵妃张丽华都不能如愿。张丽华被高颎很不给面子地杀了,心高气傲的杨广对此耿耿于怀。如今南北一统、突厥臣服,还有什么更大更辉煌的战功值得炫耀呢?正当杨广拔剑四顾心茫然之时,大业六年的这一次出游给了杨广新的灵感,他突然发现在辽西和朝鲜半岛居然有如此一大片故土等着他去收复,这可谓瞌睡送枕头——正是时候!

要打仗,自然要有理由,对此杨广的理由可谓是充分十足。首先,高句丽居然跟突厥有所勾结,这一点就无法让人接受。当突厥取代了柔然成为北方草原上的霸主后,曾给中国北方边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整个北方都在突厥的阴影之下。直到隋朝建立后,利用巧妙的外交战,使得突厥一分为二,化为东西突厥,突厥实力受到极大削弱。隋朝另外集中名将精兵进行征讨,这才将东突厥暂时压制住。而高句丽自中原大乱后急速扩展势力,侵占了整个辽东和朝鲜半岛北部,东北亚的契丹和靺鞨或多或少均在其控制之下,可以说是东北亚的第一大国。这两强联手,就能从西面、北面和东面对隋帝国的领土形成全面的威胁,这样巨大的威胁对于隋帝国来说显然不能忽视。此外,高句丽国如今的疆域本就在汉朝疆域内,可谓是自古以来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之前国力不济没有办法,如今隋帝国兵强马壮,又怎能任由这么大一片国土流失在外呢?打这一仗的意义毫无问题了,不论从哪方面看,这一仗都必须打。但问题是如上文所说的那样,好不容易找到了机会,杨广这次可不满足于仅仅派遣一员良将将高句丽国消灭了事,他要御驾亲征!他要让天下人都知道,他是个会打仗的皇帝,而不是只能躲在后面分润功劳的“吉祥物”!

亲征高句丽,对于杨广来说可谓是大业中的大业,他要来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远征,更要一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辉煌胜利。要做到这一切,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字——“钱”。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没钱不行,而国库的钱是有定数的,在杨广的大手笔之下已无力支撑起如此规模的战争行为。想办法搞钱,是杨广的首要任务。古今中外,历朝历代,政府想凭空获得一笔巨量的钱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例如汉武帝要全面反击匈奴,国库里的钱花光了不说,还开始搞盐铁官营、酒类专卖来挣钱。不得不说杨广是一个很超前的人,他与法国总理奥朗德一样,都将主意打到了富人的头上,要向富人征战争税!

隋炀帝率百万大军亲征高句丽,你知道需要多少物资吗?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能被称为“富人”的都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不外乎贵族、官僚、地主与商贾。他们是封建王朝稳定的基础,同样是国家身上的蛀虫。他们与皇权的博弈无时不刻在进行。南北朝乃至隋唐,都有所谓的“士族”与“庶族”之争。但不论是士族高门还是庶族寒门,本质上都是地主,都是富人,这些人与皇帝一起构成了整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杨广向这群人征税,可谓将矛头对准了统治国家的整个阶层。更为恐怖的是,全国的读书人又大都出自这个阶层。在中国的封建时代,读书人的地位一般都非常高,他们掌握着舆论,得罪了他们,在历史上想要好名声就难如登天了,甚至在当时就有可能被直接丑化污蔑。例如后世清代皇帝雍正为了挽救经济困境,实行“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政策,客观上挽救了清朝的经济,大大延长了清王朝的统治寿命。可雍正的政策也一样大大得罪了“富人”阶级,于是谣言满天飞,连雍正即位都要被编一个“传位十四子”的段子,来造谣他得位不正。最后搞得雍正不得不写了一本《大义觉迷录》来洗白自己,就这样依然毫无作用,最终只能在对心腹重臣的奏折批复中怒吼,“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来标榜自己。

同样,杨广敢向富人收税,就得做好被他们反噬的准备。他做好这样的准备了吗?从后来的发展态势看,很显然他没有!在杨广看来,皇帝就是至高无上的,多收点税又算得了什么?收到钱的杨广并未像守财奴似的将钱放到仓库中贮藏,而是转手便花了出去。他高价购买军马,又发动工匠制作精良的器械,制造运输车辆和战船。还将涿郡打造成了一个战争前进基地,天下兵马均需要汇集在此地,在这里还囤积了海量的粮食以供军用。

杨广站在隋帝国这片坚实的土地上呼风唤雨。可是沉迷于功业中的他没有发觉,他索取的远远大过了这片土地所能够负荷的。虽然这片土地是那么的富饶,在无节制的索取面前依旧在慢慢枯萎,最终四分五裂。

后世很多人在研究杨广这个人物的时候,常常会惊呼,杨广遗留下来的那些“大业”往往造福了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很多学者,甚至是国外的学者因此对杨广赞誉有加,认为真实的形象并非如此恶劣,极有可能是被污蔑和丑化的。他们往往忘记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用错误的手段得到正确的结果是最不可取的。这样错误的手段会被认为正确,而一再被应用,最终搞出大问题。杨广就是典型的例子。就在大业七年(公元611年)的战争准备期间,民力的损耗达到了惊人的数字。

1、命幽州总管元弘嗣往东莱海口造船三百艘。工期紧张,官吏们日夜督役,工匠们昼夜立于水中不能上岸休息,于是自腰以下皆生蛆,三到四成的工匠因此而死。

2、征发江、淮以南民夫及船运黎阳及洛口诸仓米至涿郡。舳舻相连长达千余里,载兵甲及攻城器具,民夫数十万人在两地日夜运输,不得休息,因此而死的人一个挨着一个,臭秽盈路,天下骚动。

3、令山东置军府,令当地养马以供军役。又征发民夫运米,囤积于泸河、怀远二镇,推着自己车牛运粮的民夫均在当地被扣留,沿路民夫死亡过半,农民们种田没了耕牛耽误了农时,田园大多荒芜。

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消耗倒也罢了,更为要命的是如此庞大的动员更多都集中在关东地区,也就是河北、河南、山东这部分地区。这部分地区今天看来并没有什么特别,但在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样一个三百余年的大分裂的时代中,曾经统治这块地区四十余年的“东魏”——“北齐”世系,与西面的“西魏”——“北周”世系分庭抗礼,一直到公元577年才被北周灭亡。由于北齐高欢帝系胡化的影响,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民风彪悍,甚至诞生了被称为“山东豪杰”的世系军事集团。他们胡汉杂糅,胡风浓烈,善战斗,务农业,有组织有纪律,与关西的关陇军事贵族颇有隔阂。杨广在这样一个危险地区滥用民力,涸泽而渔,等于将自己的帝国置于一个巨大的火药桶上,随时会被引爆。危机已经越来越近了……

不知节制的战争动员,极大破坏了隋帝国的经济。又恰逢山东、河南大水,受灾地区达三十余郡。天灾人祸交织在一起,各路反王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火药桶的引线终于被点燃。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锦背裆。

长矟侵天半,轮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

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无向辽东浪死歌*王薄

这首《无向辽东浪死歌》的作者,便是揭开隋末大动乱的长白山知世郎王薄。随之而起的还有平原“阿舅贼”刘霸道,漳南人窦建德,鄃人张金称,蓚人高士达。由于百姓受压迫极深,这些造反势力揭竿而起之后发展速度极快,拉起上万人队伍也不鲜见。朝廷虽然委派官吏追捕斩杀,但是根本捕不胜捕,杀不胜杀。阴云密布在中原大地上,乱象再显。

隋炀帝率百万大军亲征高句丽,你知道需要多少物资吗?

(图注:隋军与高句丽军之间的战斗示意图)

内政上的隐忧已经初显,不过隋帝国毕竟底子厚,身体壮,一时半会还能抗得住。可大战在即,总指挥却是要御驾亲征的杨广,这就太糟糕了。身为国家最高领导人,除非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否则亲征都不是什么好选择。更何况杨广这样实际上毫无一线实战经验,基本上纸上谈兵的家伙呢?

当然,朝内不是没有人看到这点。杨广这人很是有点虚荣心,他出征前征召合水令庚质,问他:“高句丽全国的人还没我大隋一个郡的人多,如今朕用这么多人讨伐它,你认为能顺利攻下高句丽不?”其实这哪是真心想问什么军事问题,纯粹就是摆好pose,求赞求表扬嘛。这时候如果换个聪明人,直接跪下山呼万岁,陛下英明神武,一统江湖即可。花花轿子人抬人嘛,就算是皇帝也是需要表扬的。可是这个庚质很不聪明,他丝毫不给杨广面子,反而说:“如果这样讨伐的话自然是可以打下来。但是以臣的愚见,陛下最好还是不要亲征。”又道:“如果一时打不下来,我怕损害了陛下的威严。如果陛下的车驾在此停留,任命猛将劲卒,传授他们大战略方向,然后以急行军出其不意对高句丽进行打击,那么肯定能顺利打下。打仗的诀窍是要快,如果慢慢来,等敌人有了准备就很可能无功而返。”这言下之意就是——杨广搞这么大的堂堂之阵完全就是不通兵事,拿来作秀可以,真正上战场完全不行。您还是留在这里,别给前方将士添乱了吧。

庚质的这些话倒是字字珠玑。如若当时杨广听从他的谏言,也不至于有后来凄惨的下场。但此时的杨广又怎能听得下去这番话呢?历史终究无法改变,大业八年(公元612年),杨广率领浩浩荡荡的隋朝大军终于出发。

隋炀帝率百万大军亲征高句丽,你知道需要多少物资吗?

隋炀帝率百万大军亲征高句丽,你知道需要多少物资吗?

今人对隋炀帝的出兵总数总是非常怀疑。根据《资治通鉴》上的记载,隋军总兵力是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号二百万,后勤民夫更是倍于士兵。按照《资治通鉴》给出来的出兵序列计算,算来算去都算不对,很多研究者极为苦恼。这二十四军看上去策划得非常有条理,有战略目标,有统兵大将,甚至连每军的人数组队都一清二楚。实际上,这些全都是为了模仿汉武帝弄出来沿路耀武扬威的,根本就不是隋军的真实军队序列。隋军一到辽东开打之后,又进行重组。如果单纯按照《资治通鉴》的描述进行计算,必然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个所谓的二十四军序列,在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的时候杨广就想用。当时他又一次带几十万兵马出塞,太府卿元寿建议他模仿汉武帝分二十四军出关行军,好好过一把千古一帝的瘾头。最后因为周法尚的强烈反对而没搞成。这次杨广打定主意要来一次辉煌的远征,噱头自然一定要做足,这二十四军也就必须cosplay一番。一场轰轰烈烈的武装阅兵游行开始了,杨广一共组织了二十四个军,再加上御营的内、外、前、后、左、右六军,隋军的陆军总兵力一共是三十个军左右。这三十个军按照后来隋军分兵重组之后的九军三十万五千人计算,隋军陆军总人数为一百零一万左右。来护儿率领的水军兵力史书没有明说,只是说“分江淮南兵,配骁卫大将军来护儿”,那么来自南方的水兵有多少呢?这一点史书里面倒是有记载,有江淮以南水手一万人,弩手三万人,岭南排镩手(一手拿盾牌一手拿短矛的士兵)三万人。虽不能确定具体的人数,但根据隋军的舰队规模以及后来的战斗过程来看,有理由推测,隋军加上水手的总人数是七万到八万左右。而水军在涿郡汇集之后就集中于东莱这个前进基地内,并未参加这场前无古人的武装大游行。剩下的四五万人则是突厥之类的少数民族仆从军。这一次远征,如此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按照史书中的说法就是“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其实不要说是中国,就是拿到世界看,古代这样规模的军事行动也是屈指可数。

隋炀帝率百万大军亲征高句丽,你知道需要多少物资吗?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