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企库存危机仍未见底 体育行业开启“淘汰赛”

画姑娘
2012-08-31 09:37:25

  随着伦敦奥运会“营销之战”的结束,体育品牌也陆续揭开了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战果”。然而,由于库存居高不下以及产品大幅打折,不少体育品牌的利润都遭到了严重影响,此外,部分品牌主动减少了给分销商的发货量,同时调整了店铺结构,关闭部分店面,也导致了营收下滑。

  业内人士分析,“本土体育品牌零售商的库存危机仍未见底,在该行业调整过程中,一定会有一些企业被淘汰出局。”

  □本报记者 刘文艳

  营销费用有所缩减

  虽然今年处于奥运周期,但是从上半年国内体育品牌在广告上的投入来看,营销费用却并未“高歌猛进”。

  据了解,安踏、特步、匹克、中国动向的广告费用占比都有所减少。其中,安踏的广告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为10.4%,同期下降2.2%;特步的广告及推广费用也比2011年有所降低,为2.979亿元,占集团总收入约11.4%,而2011年这项数字分别为3.031亿元和11.8%;中国动向的广告费用更跌出了亿元大关,至9000万元;匹克的销售及分销费用也减少25.8%,至2.27亿元,主要也是由于减少了广告及推广活动。

  业内人士分析,虽然不少体育品牌在伦敦奥运会上表现突出,赞助了十几个国家的奥运代表团,但是基于资金压力,企业还是削减了许多营销支出。

  不过,也有品牌在今年增加了营销投入。361度半年报显示,其广告及宣传费用占比由6.8%涨至13.5%。而当中所提及的广告费用主要是用于海阳2012亚洲沙滩运动会、南京2014年青年奥运会以及给予星级运动员的赞助费。

  终端市场进入洗牌期

  “前期行业竞争过剩,调整期部分企业可能更快速出局,品牌的集中性会越来越高;部分品牌有的货做得太多,有的店开得太多,要经过库存的消化期。行业调整大概要花两年完成,有实力的品牌企业机会依然很多。”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安踏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就表示,本土体育品牌在高速增长了将近二十年后,已进入到调整期,“五年之内,活下来的可能会不少,可是,活得好的能有五家就不得了。”

  业内人士指出,“从财报数据看,本土运动品牌业绩增长的压力非常大,终端市场的洗牌在品牌公司的门店数量上已经展开。”

  李宁、中国动向、匹克等已经开始主动缩减终端店铺的数量,关闭一部分亏损的店面,以优化整个零售网络。其中,李宁上半年关店1200间,匹克关闭747家零售网点,中国动向关店569间。

  此外,为应对依然存在的高库存,安踏、特步等在进一步降低批发折扣的同时,也开始主动减少经销商的订货量,采用更为灵活的补单制。

  实际上,本土体育品牌不仅要在“淘汰赛”中角逐胜负,还得抵御外来入侵。阿迪达斯的公开数据显示,阿迪达斯2012年上半年全球销售额达到73.41亿欧元,同比增长11%,净利润4.55亿欧元,同比增长30%。同时,阿迪达斯还上调了全年净利润预期,预计全年净利润将以15%—17%的幅度增加。

  企业转向内生式增长

  东兴证券的一份报告指出,参照服饰行业的生命周期,国内运动服饰行业处于成熟期的后半段。运动品牌作为典型的功能性、场合性品牌服饰,其目标市场相对休闲等大众消费品类小,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的启蒙期、2000—2007年的成长期及2008年至今的成熟期前半段,当前市场已经显现出较明显的增长乏力迹象,品牌持续数年的“赚钱容易”的时代已经过去。

  这也意味着,随着市场规模增速放缓、行业竞争格局的稳定,体育品牌必须从最初依靠快速扩张营销网络,增加门店数量以提升业绩的外延式扩张阶段,转变为依靠提升企业管理、提高技术及产品创新能力等,全面挖掘企业内生增长潜力的阶段。

  据了解,本土体育品牌现阶段面临的困境,国外品牌也曾经历过。资料显示,耐克在经历了1972—1982年十年的高速成长之后,公司在1983年—1985年业绩出现大跌,股价也于1984年底跌到0.3美元左右的低谷。后来,在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转折期之后,耐克在1989年底重新夺回美国市场第一,并走上了业绩持续高速增长的阶段。

  耐克成功扭转危局,无疑与其“善于抓住市场最新的潮流和趋势、及时反思和调整现有战略、不断强化自身的技术研发和市场营销能力等”有关,而这些,都值得本土体育用品企业借鉴。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