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后期最出色的谋士钟会为什么要谋反 钟会是怎么死的

我是素颜
2015-09-05 09:44:31

谁才是魏国后期最出色的谋士

在三国后期,有这么一位名人,出生的时候,老爹已经70多岁了,然而聪明绝顶,从小就被认为可以和张良比肩的人物,第一次出征,只用了三个月,就攻灭了不可一世的蜀国,面对突如其来的成功,却选择拥兵自立,这个人就是钟会。

钟会是哪里人

钟会,字士季,颍川长社人,也就是现在的河南长葛,长葛位处中原,作为地名,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发生,往往是为了争夺人口和财富,这在人口密集的中原,尤为明显,有史以来,第一场发生在长葛的著名战争,叫繻(读 ru)葛之战。

这是一次地方诸侯和中央政权之间的战争,东周初期,周天子威严开始下降,于是周桓王联合其他小国,开始对诸侯中最强硬的郑国出手,郑庄公防守反击,打败了周桓王,此战后,周王室的权威一落千丈,其他诸侯趁机崛起。

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席卷全国,张角张氏三兄弟再加上大将波才、管亥、韩忠,围攻左中郎将皇甫嵩,作为官军三大主力之一,皇甫嵩完全没有抵抗之力,只能退守长葛。

其后地方民间义兵,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最拉风的就是曹操统帅的军队,其他还有刘备仨兄弟,孙坚等等,当然此时刘备仨还是打酱油的,孙坚也只是寄人篱下的将军,一切还是原来的模样。

继续讲钟会,他的老爸,是位大人物,叫钟繇,有名的大书法家,江湖尊称楷书鼻祖,曹氏三朝元老,官拜尚书郎、黄门侍郎、司隶校尉、前军师,建国后,历任相国、廷尉、太尉、太傅,封定陵侯。

钟繇是颍川谋士大本营里,极少数带兵打仗,镇守关中的,当年韩遂、马腾等凉州军阀,凭借优势的精锐骑兵,连年骚扰曹操后方,正是钟繇的出现,连哄带骗,促使韩遂、马腾归顺朝廷,还送了人质以示诚意,基本稳定了凉州,如果对这段历史感兴趣,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lishi_cui,阅读韩遂和马超的故事。

我们继续说钟会,这家伙的出生很神奇,老爷子第一次听到婴儿啼哭的时候,已经74岁了,两代人相差了70年,不要说古代,就是放在医学昌盛的21世纪,也绝对可以上头条。

谁才是魏国后期最出色的谋士

钟会的母亲叫张昌蒲,书香门第,可惜父母双亡,很早就进了老爷子的家门,钟老爷子也是个高级知识分子,所以非常宠爱张氏,生下钟会以后,更是喜欢的不得了。

当然,有人欢喜有人忧,钟繇大老婆孙氏就相当不高兴,作为正室,地位相当于后宫的皇后,没想到老爷子年纪一大把了,精力还这么旺盛,为了巩固自己的江湖地位,孙氏决定毒杀钟会,可惜事情没办成,钟会活了下来,孙氏也被废了正室的名号。

可是,孙氏的靠山卞(读 bian)太后从中阻挠,最后张昌蒲也没被扶正,钟繇只能让另一位小妾贾氏做了老大。

此后没过几年,钟繇就去世了,此时钟会才五岁,母亲张氏也没什么背景,孤儿寡母生活处境有点类似四世三公的袁绍,虽然有出生大家族的优越感,但是相对而言,对成功的渴望更强烈。

堪比张良的大谋士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这样评价钟会的:汉时良将后,幼作秘书郎。当世夸英俊,时人号子房。

简单来说,就是长的英俊,而且聪明绝顶。

当然,把他比作辅佐刘邦建国的大谋士张良,这是对他才华最大的肯定,钟会从小就是天才儿童,母亲张昌蒲对小钟的教育,也非常严格:

夫人性矜严,明于教训。会虽童稚,勤见规诲。年四岁授《孝经》,七岁诵《论语》,八岁诵《诗》,十岁诵《尚书》,十一诵《易》,十二诵《春秋左氏传》、《国语》,十三诵《周礼》、《礼记》,十四诵成侯《易记》,十五使入太学,问四方奇文异训。--引自钟会《母夫人张氏传》

此后钟会的仕途一帆风顺,二十岁不到,就担任秘书郎,这是专门为士族子弟设立的官职,相当于老曹时期的举孝廉;23岁,担任尚书郎;24岁,中书侍郎;29岁那年,就已经是高官厚禄,赐爵关内侯。

钟会仕途的顺利,另一个原因是和司马家族的关系非常好,豪门大族之间,为了利益的交换,合作甚至通婚,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世说新语里讲,钟会在少年时期,就已经和司马昭在一起玩耍,虽然司马昭比他大了将近14岁。

我们在讨论贾诩是不是三国第一谋士的时候,说过战绩是衡量谋士最直接的证据,这对谋士是一项非常高的要求,钟会时期的司马家族,就如同曹孟德时期,文臣武将,人才济济,但是此时钟会的地位类似曹操时期的荀攸,总参谋长。

看三国演义,给人一种感觉,就是三国后期,人才凋零,为了调侃蜀国无大将,廖化当先锋,原因很简单,罗贯中老先生写到最后,希望尽快收尾了,所以笔墨就没有前期的多。

其实就政治斗争的惨烈程度,前期只是军阀混战,通过不断的兼并,出现三家巨无霸,利用前期单个势力无法比拟的,人力财力物力继续混战,直到最后出现寡头、垄断企业,这就对人才的要求更加严格,小人物连上台的机会都没有。

谁才是魏国后期最出色的谋士

而钟会最出彩的一次战役,是镇压诸葛诞。

诸葛诞是诸葛亮的族弟,好像自从诸葛亮成名后,诸葛家族四处开花,有吴国的、蜀国的、魏国的,三国占了个遍,就像找工作,哪家机会好去哪家,真正有危机感的,只有三家集团的大BOSS,如果失败,就要倾家荡产,这也是当初赤壁之战前,曹操几十万军队压境,孙权依然不愿意投降的原因。

当然,这位诸葛诞也很厉害,官拜征东大将军,曾经参与司马师镇压毌(读 wan)丘俭、文钦的叛乱,由于自己不是司马家的嫡系,又与魏帝曹芳的亲信夏侯玄关系很好,害怕成为司马家族剿灭的下一个目标,于是先发制人,提前反叛,投降了吴国,作为回应,东吴右大司马全琮的四个儿子率领大军,前来接应。

而作为司马昭的参谋长,钟会在这一仗中,间谍战运用的相当到位,大将出兵在外,家人,是作为人质必须留在京师的,但是全琮的俩孙子却惹上了官司,为了逃罪,带着家人连夜投降了魏国。

钟会亲自接待了他们,并让他们以家人的名义,给作战前线的全氏兄弟写家书,叙说假情报,全氏兄弟为了避免被灭族,只能开城投降,少了外援,诸葛诞叛乱挣扎了一年,就被平息,此时另一边的姜维见没机会可乘,收拾收拾也回家了。

这里有个特殊人物,得说一下,毌丘俭是曹魏后期,一名很重要的将领,而关于他的史料记录里,最出彩的,就是两次远征高丽,第一次攻破高丽国都,第二次追着高丽国王打,此后高丽对魏、晋称臣。

钟会为什么要谋反

公元262年,姜维最后一次北伐失败,此时蜀国大军并没有回归自己的战区,主要将领也没有回成都汇报工作,而是被姜维带着在甘肃沓中这个地方待了下来。

由于连年北伐,蜀汉这点家底已经被消耗的差不多了,姜维回京述职的结局,无外乎两种:第一、被夺走兵权,变成普通老百姓;第二、政敌落井下石,被杀。于是姜维带着部队,躲起来,增加与中央的谈判筹码。

谁才是魏国后期最出色的谋士

作为总参谋的钟会,准确的掌握了这个情报,立即请求司马昭出兵灭蜀,但是一直以来拥有亲征传统的司马家族,这次却将三军统帅的位置让给了钟会,可能的原因,或是洛阳内部权力斗争达到高潮,魏帝以及一些老臣想要夺取,司马昭必须镇守中央;或是行动本身,危险系数太大。

公元263年八月,司马昭发布大将军令,出兵灭蜀,大军分三路,邓艾自狄道到沓中,牵制蜀国主力姜维大军;雍州刺史诸葛绪从祁山出发驻军武街,断绝姜维的退路,镇西将军钟会率领前将军李辅、征蜀护军胡烈等从骆谷进攻汉中。

由于姜维的主力在沓中,被老对手邓艾牵制,姜维更下令,蜀军放弃外围,死守汉城和乐城,于是钟会很轻松的进入蜀国腹心,自魏武帝曹操开始,几代人没有攻破的汉中,在钟会手上成为现实。

钟会先是斩首不服军令的许褚之子许仪,树立军威,然后攻破蜀汉战略重镇汉城和乐城,得到大批军需物资和金银财宝,夺得汉中之后,钟会继续前进,进攻蜀国第二道防线剑阁。

此时,姜维金蝉脱壳,冲出包围圈,和廖化合军,死守剑阁。

同年十一月,邓艾踏过天险,从天而降,进入绵竹,杀死诸葛瞻,逼迫刘禅开城投降,自刘备建国以来,40岁的蜀汉终于走到了尽头,然而得到蜀国,又拥有近20万部队的钟会,开始谋反自立,占山为王。

对于此时的钟会,仍然面临着多重考验:

首先,需要取得军队的绝对控制权,钟会在行军时,就咔嚓了名将许褚的儿子许仪,树立初步军威,其后由于没有完成堵截姜维的任务,主将诸葛绪的兵权也被钟会没收了

其次,收降蜀国本土军队,在刘禅投降后不久,大势已去的姜维也投降了钟会。

最后,诛杀邓艾,三路主力大军,就邓艾那一路奇兵超出了钟会的预期,灭蜀之战的功劳也被邓艾分走了大半。

邓艾此时已经是60多岁的老将,算是司马家的死党,攻破成都之后,以天子的名义,先行安抚蜀国百姓和官吏,本身这样的行动,是特殊形式下,遵照的是东汉开国大臣邓禹的做法。

但是在夺权篡位起家的,司马昭看来,却有那么一丝的不寻常,钟会再添油加醋一番后,邓艾的谋反罪名落实,钟会已经完全取得了三路大军的控制权,然而,成功的前夜往往最为黑暗。

此时,钟会的部队里,有四股势力,第一是以钟会为主导的割据势力;第二是以姜维为领导的复辟势力,在老姜写给刘禅的信里也证实了,姜维还在希望东山再起,复辟蜀国;第三是魏国军队中,不明真相的普通士兵;最后一股势力,就是司马家族留在军队中的暗哨。

与邓艾这种百战老将不同,钟会是第一次带兵打仗,统帅军队,没有经历过战场上的腥风血雨,在胜利垂手可得的时候,钟会放松了警惕,于是在最后一股势力的煽动下,军队出现了叛乱,此后全军陷入一片混乱。

谁才是魏国后期最出色的谋士

钟会是怎么死的

最后,钟会没有赢,姜维也没有赢,邓艾更没有赢,司马昭赢了,不仅灭了蜀国,夺得了梦寐以求的人口、土地和财富,更消除了叛乱,以及潜在的隐患,一举三得。在骚乱中,钟会以及姜维、廖化,都被乱军杀死,一代天才军师,就此陨落。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