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留守妇女抱团创业 “百鸟园”商机无限(图)

优你畅阅
2012-09-19 19:09:06
姚清花正在采蜂蜜
姚清花带儿子在基地里嬉戏
悉心饲养鸵鸟
网络销售拓宽种鸡销路
农户正在饲养蓝孔雀

  □早报记者 许钹钹

  通讯员 颜国泰/文

  庄丽祥/图

  她们被孩子和家庭绑在大山里,守着宁静的村落,日出日落。丈夫外出谋生,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妇女”。南安市向阳乡有人口1.4万多,其中2/3人口在外谋生,留守的多为老弱妇孺。

  然而,与其他地方的留守人员不同,向阳的女人们抱团创业,成立生态合作社,创建“百鸟园”,养殖鸵鸟、孔雀、鸳鸯等珍禽。

  自主创业

  买来土鸡蛋孵小鸡

  合作社理事长姚清花才29岁,她原来是向阳乡山脚下一家针织厂的女工,常常在厂里一待半个月,和在其他村当教师的丈夫聚少离多。儿子出生后,姚清花辞职当起了全职妈妈。“小孩把人都绑在家里,村里又没有工厂,没法出去打工,想来想去只好往农业方向发展。”姚清花的创业始于现实的无奈,那是2006年。

  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养鸡鸭,不时有收购土鸡土鸭的小贩出现,姚清花发现了商机,她开始挨家挨户购买土鸡蛋,凑了100多枚。没有钱购买孵化机,在丈夫的帮助下,她自己动手做了木箱子,在木箱里面贴满泡沫,箱里吊上一盏100瓦的电灯,再放上一根煤油温度计,一台“电孵化器”就这样做成了。

  “每两个小时就要翻一次蛋。”姚清花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创业时的情景,夜里经常睡不安稳,起来查看是否有小鸡孵化出来。21天后,虽然第一批只有十几只小鸡破壳而出,数量少得可怜,她却欣喜若狂,坚定继续创业的信心。

  推介黑鸡

  有了稳定销路

  姚清花不断思考如何把事业做大,怎样才能打响自己的品牌。她借助网络,搜索自己的“蓝海”,最终决定饲养绿壳黑鸡。

  第一批绿壳黑鸡很快长成了,新的困扰又摆在面前:向阳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销售成了最大的问题。

  办法总比困难多。姚清花带着一车黑鸡,直奔泉州市区。她在泉州市区租了个住处,每天跑鸡鸭批发店,推介自己养的黑鸡。三个月后,她终于找到了一批稳定的客户。销路问题解决了,姚清花放心地回到向阳,开始扩大养殖规模。

  抱团发展

  13个家庭主妇加入

  然而,泉州市区的销量毕竟有限,多次从创新中尝到甜头的姚清花开始尝试网络销售,不断拓展销路,也带来了新的商机。不少外地客户来电咨询,想找她买鸡苗,姚清花开始培育小鸡种苗。

  村里其他妇女见姚清花养鸡卖鸡,将事业搞得有声有色,也心动了,先后有13个家庭主妇加入姚清花的养鸡队。刚开始大家各自投入5000元,购买第一批鸡苗,抱团发展。到年底分红时,5000元的投入,换回了一两万元的收入,大家心里都乐滋滋的。

  成立合作社

  农业旅游两不误

  2007年,在向阳乡政府的指导下,姚清花请人为自己的农庄建了一个网站,如今农场的鸡苗通过网络销往全国各地,平均每天仅网上的客户就有20多个,最少500只种鸡起订,最多时一天能卖出1.5万多只种鸡。

  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去年8月,由乡政府牵线,共有158户农户加盟,都山农庄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养殖的种类也越来越多,除了绿壳黑鸡,农庄还引进鸳鸯、孔雀、鹧鸪、珍珠鸡、贵妃鸡、火鸡、鸵鸟等几十种珍禽特禽。

  农户养殖基地各自分散,姚清花的养殖基地被列为示范基地,占地50多亩。不同的珍禽被隔开在一个个养殖区内。走在她的示范基地内,我们看到了独立的鸡苗保温室和几个放养区。保温室内,刚出生的小鸡唧唧叫着,鸡棚上方吊着3盏250瓦的大灯泡。“晚上比较冷,就需要给小鸡苗加温,刚出壳的时候也需要加温。”姚清花解释道。

  再往上走,是绿壳黑鸡的放养区,姚清花7岁的儿子熟练地从里面捡了两枚鸡蛋出来。“100只鸡,一天可以捡五六十枚蛋,高峰期可以捡70多枚。”姚清花介绍。

  在鸵鸟区内,一大一小两只鸵鸟正在互相追逐着;孔雀则懒洋洋地缩在窝里,等了许久却无缘见到开屏;还有鹧鸪、鸳鸯、天鹅……

  “这简直就是一个动物园。”走完一圈,摄影记者笑着说。原来这就是向阳人口中常常提及的“百鸟园”,已被纳入向阳乡“五花两园”的旅游项目,打算建成泉州第一个百鸟珍禽科普示范基地呢。

  (首位向本社24小时热线96339提供线索的蔡女士获得话费100元)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