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打针6旬大叔永久耳聋 教授称基因检测可预防

优你畅阅
2012-09-20 20:15:21

  时间:周五下午3点至5点

  地点:中山医院2号楼大门前广场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记者 陈璇 通讯员 陈芳 )耳聋是人类最常见的致残性疾病之一,也是医学临床上最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些人使用一些药物后会导致耳聋,如有的人打了某些针剂后导致永久性耳聋,这在医学上称为药物中毒性耳聋(简称药物性耳聋),是指因使用或接触某些耳毒性药物造成的耳聋,一般为双侧、永久性耳聋,多不可逆。

  60岁大叔一针致聋

  张大叔今年60岁,退休后在一家企业上班,平时收入还能维持他和老伴两人的生活。前不久,张大叔感冒了,他就近到社区旁一家小诊所看病,诊所医生给他开了一些感冒药,并说感冒挺严重的需要注射几天的庆大霉素。

  第一天注射后,张大叔感觉听力有点不对劲,他以为是感冒的缘故,第二天注射后他感觉听力很困难,第三天注射后,他发现耳朵听不见了。这时张大叔急了,赶紧到中山医院耳鼻喉科就诊,检测后确诊,张大叔已是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中山医院耳鼻喉科洪拥军副主任医师说:“很明显他属于药物中毒性耳聋,是使用了庆大霉素造成的,双侧永久性耳聋。”

  由于张大叔是家庭“经济支柱”,耳聋致使他和老伴生活困难,因此,几个月后,他们不得不借钱做了人工耳蜗植入。人工耳蜗植入术是目前治疗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一种有效方法。

  洪拥军介绍,门诊中接诊到一些药物性耳聋患者,大人和小孩都有,每次都特别为这些人惋惜。因此,他经常想,如果这些人能早知道自己不能使用这些耳毒性药物就好了。

  基因检测可有效预防

  厦门市临检中心主任技师张忠英教授说:“其实有些耳聋是可防可控的,尤其像药物性耳聋,属于后天、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联合导致的病理缺陷,通过早期耳聋基因检测,‘一针致聋’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譬如,临床应用较广泛的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等,这类药物具有严重的耳毒性副作用,使用时对高危个体可能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听力损伤,甚至是“一针致聋”。但谁能知道自己是否属于高危个体 “一针致聋”是否会发生在自己或孩子身上 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明携带了线粒体基因突变的个体会对耳毒性药物特别敏感,因此,只要通过基因检测弄清楚是否携带了药物性耳聋基因突变位点,就可以有效预防药物性耳聋的发生。

  50位小朋友可享免费检测

  为了普及药物致聋性基因检测的重要性,以及为个体化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在第55届“国际聋人节”之际,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临检中心、儿科、耳鼻喉科等相关科室将于9月21日(周五)下午3点至5点联合开展遗传性药物致聋基因检测,以及儿保、听力等疾病的咨询和义诊活动。活动地点位于中山医院2号楼大门前广场。届时将为50位12岁以下儿童现场采集血液(采集无名指血液,相当于平时血常规的检测),免费检测“药物致聋基因”。名额有限,早到早做。同时,还有儿科、耳鼻喉科专家为到场儿童提供儿童保健及耳朵听力等疾病的咨询和义诊,并宣传儿童听力保护和致聋因素的避免。

  药物致聋基因检测是非常安全有效的,可以说是“一次检测、终生受益,一人检测、全家受益”。药物性耳聋基因检测的适用人群包括:孕期母亲产前检查、新生儿筛查、学龄前儿童筛查、耳聋患者及其家属、有耳聋家族史的个体及特殊人群(如肺结核患者用药前筛查)、任何年龄阶段的人(关注自身及家人健康希望通过基因检测排除潜在危险的广大群众)。

  【资料】

  据相关统计,我国听力语言障碍人数高达2057万,其中儿童患者约为200万人,7岁以下儿童约80万人,新生儿听力损伤总发病率为9.52‰,此外,听力障碍者数量还以每年2万-4万的速度递增。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用药不当是引起耳聋主要的原因。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要彻底治疗。如属单纯性中耳炎,先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药物有2.5%氯霉素滴耳液或0.3%氧氟沙星滴耳液(即泰利必妥滴耳液)。耳分泌物多者,先用3%双氧水清洗,然后滴药液并在耳屏加压,使药液进入中耳,每次浸泡10分钟。检查确诊为胆脂瘤型中耳炎或者骨疡型中耳炎,则以手术为主。

  近年来,耳显微外科发展很快,听力重建治疗耳聋,电子耳蜗在治疗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已经取得非常大的成果,使大部分聋哑患者回到有声世界,回归主流社会。听力重建是应用手术方法提高或恢复由于不同原因或疾病造成的传音结构功能障碍所致的听力损失。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