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龙田镇三村农民爱健身 村里建起体育馆

优你畅阅
2012-09-23 17:20:40

  近年来,福州市在促进农民增收、丰富农民物质生活的同时,不断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整治村容村貌、营造生态文明新环境、开展群众文体活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效率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村里建起体育馆

  气派的居民住房、完善的文化基础设施、宽敞的乡村街道……金秋时节,走进福清市龙田镇三村,令人难以置信身处乡下村落。更出人意料的是,这里的村民可以免费进运动场馆健身。

  日前,记者前往三村采访,快到村口时,路旁一座宏伟的体育馆,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上面镌刻着“三村体育馆”字样。“村里2009年建的。”村党支部书记林晓容自豪地告诉记者,这是目前我省唯一由村级组织建造的体育馆,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能容纳800人左右的观众。馆里有篮球场、乒乓球桌、排球场等,全部投资近300万元。

  有了体育馆,不管刮风下雨,村民锻炼都有了好去处。据了解,体育馆对村民免费开放,这吸引了周边许多企业、村镇的体育爱好者,各种比赛以及其他文化活动也纷纷在这里进行。

  垃圾场变身公园

  紧邻体育馆的是该村建设的庐江文化综合公园。公园里,除了花草等绿化景观外,还有各类健身器材,以及篮球场、掷球场、门球场等。记者采访的这天下午4点,一些村民开始出来散步,公园随之热闹起来。

  “可别小看了这座公园,2010年曾获得‘国家级农民体育健身广场’称号。”正在公园里锻炼的三村敬老会会长何希忠,夸赞村两委为大家办了件大实事。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生活富裕了,健身活动也在农村火了起来。但以前的三村长期缺乏像样的文体活动场地和设施,村民参加体育锻炼要到附近的学校,这样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还削弱了村民健身积极性。个别村民无所事事,甚至参与赌博,不少未成年人还时常沉溺网吧等,严重影响了乡风文明。

  为满足广大村民体育健身的需求,2006年,村两委特别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最后,村里商讨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把村里那块蚊蝇乱飞、臭气远扬的垃圾场,改造成一个集文化、娱乐、体育为一体的公园。

  2006年,村委会向村民筹集资金,村里企业家立即捐出了200多万元。有了好开端,村民们也被鼓动起来。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就这样,一座占地60亩、造价513万元的庐江公园建成了。

  如今,一些爱打牌的村民纷纷改掉生活陋习,加入到健身队伍中。健身活动成了村民每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现在孙子都不去网吧了,有空就和伙伴打篮球。”村民何沔沔老人笑着说。

  通过参加体育活动,村民的交流机会增多了,关系更融洽了,乡风也更文明了。林晓容告诉记者:“现在我们的体育公园人气越来越旺,每天都有近3000人参加锻炼。我们已经尝到全民健身运动给村里带来的甜头了。”

  (福州日报记者 贺鹏)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