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不是莎士比亚的原创?

偶遇汪波
2016-01-11 11:36:12

文:戴桃疆

今年适逢莎士比亚与汤显祖两位戏剧大师逝世四百周年,英国国家剧院的莎剧经典再次来袭,今年的剧院怕是也要被莎剧排满。如何脱离背诵“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不要对着月亮起誓”的初级阶段,在谈笑风生间展现自己丰富的学养,使自己区别于那些跟风追捧莎士比亚的普通读者、戏迷,对于有追求的你而言必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哈姆雷特》不是莎士比亚的原创?

钱钟书先生讲,假如你吃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又何必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但深度了解一只下味美鸡蛋的母鸡,无疑要比赞美鸡蛋本身显得更加深刻,因此,能够短时间达到“资深粉”程度莫过于秉持严肃的态度研究莎士比亚的花边新闻。

当我们讨论莎士比亚时,我们到底在讨论谁?

围绕着莎士比亚的文学考据迷大多否认莎士比亚戏剧与十四行诗出自那个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手套商家的孩子之手,那些伟大的作品疑似出自培根、马洛、牛津公爵、拉托兰伯爵、德比伯爵甚至是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之手,或是集体创作的结晶,更有甚者,认为Shakespeare是一个同人创作组的称呼。1875年,一位名叫詹姆斯·魏尔摩的神甫提出,Shakespeare是英国诗人埃德蒙·斯宾塞(Spencer)、医学家威廉·哈维(Harvey)、伊丽莎白剧院主演爱德华·阿莱恩(Alleyn)、约翰·坎普(Kemp)、演员威廉姆·斯莱(Sly)、戏剧家乔治·普利(Peele)、艺术家保罗·艾黎曼(Elliman)、政要埃特罗(Atlow)与都铎王朝的重臣沃尔特·莱利(Raleigh)之和。

除了民间考据迷,诸如亨利·詹姆斯、狄更斯、乔伊斯、惠特曼、弗洛伊德、查理·卓别林等大家也都对莎士比亚的作者身份表示过怀疑。他们无法相信一个不谙拉丁、亦疏希腊的小镇青年能够铸造英国戏剧之魂。

饱受质疑的不仅仅是作者身份,就连莎士比亚的存在本身也存有谜团。

《哈姆雷特》不是莎士比亚的原创?

1564年埃文河畔特拉特福的手套商家男婴出生受洗,十八年后,与一位大他八岁、未婚先孕的女人安·海瑟薇登记结婚,1581年,他出现在伦敦一个房东的遗嘱中,1616年4月23日作为英国戏剧巨匠去世,享年五十二岁,然而呈现他人生重大事件的文书上都写着不同的名字,Gulielmus Shakesper、William Shaxper、William Shakeshafte、William Shakespeare……根据考证,已经认定的莎士比亚亲笔签名就有六种,每种在拼写上都有不同,莎士比亚到底是什么人,他的真实经历为何,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研究者们一直没有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哈姆雷特》不是莎士比亚原创?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戏剧中最著名的一部,除了无数次在剧院、影视剧中上演,就连迪士尼动画《狮子王》和冯小刚电影《夜宴》上也能看到这个故事的影子,与此同时,它大概也是中国读者最早接触的一部莎剧。1903年,根据兰姆姐弟编排《莎氏乐府本事》中所载,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故事被译成《报大仇韩德利杀叔》呈现在中国读者面前。次年,著名翻译家林纾根据同一英文版本译成《鬼诏》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直到1921年,由左翼作家田汉主持,《哈姆雷特》才有了白话文译本,书名略有区别,叫做《汉姆雷特》。

《哈姆雷特》不是莎士比亚的原创?

莎士比亚被同时代作家罗伯特·格林讽刺为“善于用别人的羽毛装扮自己”,莎士比亚戏剧的故事大多残留着前人作品和真实历史的影子,溯源研究一直是莎学除了莎士比亚身份之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表明,《哈姆雷特》的故事可能借鉴的原型有三种。

第一种是一部比《哈姆雷特》早十年的戏剧,由于剧本名称已经佚失,因而被后世称作《原始哈姆雷特》,作者疑为一位名叫托马斯·凯德的戏剧作家。《原始哈姆雷特》中就有那个鬼魂高呼“哈姆雷特,报仇!”的经典场景。

第二种是萨克索·格拉玛缇乌斯于十二世纪用拉丁文写成的《丹麦史话》,此书于十六世纪最巴黎刊印,故事情节大致是这样的:古丹麦王劳利克统治时期,有兄弟二人联手治理者日德兰国,丹麦王为了犒赏兄弟中战胜挪威人的哥哥,而将公主许配给了她,婚后生子名叫阿姆雷斯。弟弟因为嫉妒哥哥,而设计杀死了他,并娶嫂为妻,阿姆雷斯装疯自保,蓄谋复仇并获得了成功。

第三种是法国人贝勒佛斯海斯特在《历史悲剧》一书中对萨克索的故事进行的复述,因为在叙述的过程中加入了大量道德说教,篇幅被扩大了一倍,为了增强书中的罪恶感,叔嫂通奸的情节被提到了谋杀兄长之前。

三种说法中,原始《哈姆雷特》的存在使莎士比亚饱受诟病,认为他不过是个骗子、剽窃他人文章的小人,这种对莎士比亚的质疑声在整个伊丽莎白一世时期从未停止过。莎士比亚是否侵害了他人的著作权不得而知,但作品中被注入的、化不开的悲伤却可能是真实的。《哈姆雷特》问世前不久,在伦敦已事业有成的莎士比亚获悉自己的独子在家乡夭折,这个莎士比亚家的男孩名叫“哈姆内特”。

我们该如何纪念哈姆雷特?

无论莎士比亚是谁,莎剧出自谁手,莎剧是否原创,即将到来的纪念都已成定局。届时,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从莎剧中汲取养分,读书或者看戏,这是个问题?

关于莎士比亚戏剧作品到底更适合被阅读还是更适合演出,学者们一直争论不休。学者们甚至从印刷角度入手,认为莎士比亚戏剧中仅有一半的剧本用当时纸面易破碎的四开本形式印刷,且不能确定莎士比亚本人干预了印刷出版工作,这证明莎士比亚根本不认为自己的作品是用来读的,也不在乎他的作品是否以文字形式刊印,这些作品是供表演用的。

《哈姆雷特》不是莎士比亚的原创?

另外一种声音则指出了莎士比亚戏剧演出的困难,包括《理查三世》《哈姆雷特》《科利奥莱纳斯》在内的知名作品长度都在三千行以上。当时戏剧演出时长大多保持在两小时左右,再长,站着看戏的观众就熬不住了。1590年到1616年,伦敦上演的两百三十三出戏剧中,只有二十九长超过三千行,大多出自莎士比亚和他的好友本·琼生之手,而这些超长戏剧能够造成足够的社会影响,有赖于读者的阅读。况且,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自由地出入戏院的,莎士比亚戏剧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全靠读者。

《哈姆雷特》不是莎士比亚的原创?

歌德曾著有一书,名为《Shakespeare and No End》,翻译成“说不尽的莎士比亚”再贴切不过,无论是阅读还是看戏,莎士比亚作品的烙印都深刻地打在了每一个时代的作品上,或许我们根本无需刻意纪念,因为这种纪念无时不刻不再进行着。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