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蓝色的引领 秀屿十年华彩乐章

优你畅阅
2012-09-29 14:37:50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10月1日,秀屿区将迎来建区10周年的大喜日子。
  10年弹指一挥间,这10年,秀屿区发生了巨大变化。
  抚今追昔,秀屿区委书记厉云特别感慨:“这10年,是风雨兼程、与时俱进的10年,也是秀屿区人民奋力拼搏、激情创业,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的10年!”
  来看一组数字:
  地区生产总值,2002年38.02亿元,2011年是2002年的4.2倍达到162.2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2年7.49亿元,2011年是2002的16.7倍达到125亿元;
  财政总收入,2002年2.73亿元,2011年是2002年的4.8倍达到13亿元。
  2002年,秀屿区区政中心所在地还是一大片荒地,如今这里有16个房地产项目,高楼林立;
  2002年,秀屿区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只有佳通轮胎,如今亿元企业队伍扩大到21家,生产繁忙;
  2002年 ,秀屿区只有1个万吨码头,如今建成了7个万吨码头,在建20多个万吨码头,一派生机……
  数字是枯燥的,但也是最具说服力的,它让我们看到秀屿区发展的速度、水平、实力。
  一串串向上高跳的数字显示了秀屿区10年发展的巨大成绩,也昭示了未来发展的无限空间。
  “经过10年的发展,秀屿区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临港产业快速崛起,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党的建设持续加强。”厉云说,站在更高起点上,开启新征程,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委书记杨根生到秀屿区调研时提出的建设“希望之区、跨越之区、引领之区”的发展目标,团结带领全区人民锐意进取,奋勇争先。
(一)
  地图上,秀屿区的版图一大片蔚蓝色。
  这是一个面朝大海的地方。
  湄洲湾、平海湾、兴化湾,秀屿区拥有“三湾”资源优势,是我市实施“以港兴市、产业强市”的主战场。
  正是秋高气爽时节,记者来到秀屿区lng产业园,海面波光粼粼,4个投产的巨大的白色lng储罐屹立在海边,颇为壮观,已经开工的5#、6#储罐也正紧锣密鼓建设中。
  秀屿区临港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陈金佳对记者说,建区时,这里一个项目也没有。自从福建lng项目落地秀屿区后,以lng项目为龙头,秀屿区已经延伸出了一条lng产业链。lng产业园区已经有4个项目建成投产,2个项目正在建设,4个项目一期项目达产后,lng产业园产值可达150多亿元。
  “秀屿区十分注重项目的策划生成,依托现有的龙头企业,进行产业链招商。”秀屿区发改局局长阮春高对记者说,比如依托福建lng项目,吸引了燃气电厂、冷能空分、鞍钢冷轧、丁基橡胶等上下游关联项目落地,形成了一条大产业链。
  离lng项目不远处的是莆头作业区,莆头作业区规划岸线4.24公里,规模为0.5万—4万吨级泊位25个。10年前,这里一片沉寂,如今这里的码头建设已经全面铺开,工地上一片沸腾,推土机、运输车来回穿梭,隆隆的机声承载着蓄势待发的力量。
  在秀屿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福人木业的工人正在安装设备。昔日,这里是一大片的盐田,而今天,这里已成为客商投资兴业的热土,秀屿人创造了从无木生材到无木生财的奇迹。这里已有58家企业入驻,其中规模企业38家,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木材产业链。       
  随着这几年以码头、铁路、公路建设为核心的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向莆铁路和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通往石门澳产业园区、鞍钢、中原港务、莆头作业区专线的建设, 使得秀屿区港口犹如插上腾飞的翅膀,即将进入港铁联运时代。“大港口、大交通、大配套、大物流、大腹地”的港口开发建设新格局吸引了无数的目光。
  央企、民企、外企纷纷落户。尤其是民企回归势头强劲。
  秀屿在外经商务工人员达20多万人,足迹几乎遍布中国大地的每个角落。
  这几年,秀屿区民资抱团回归成为潮流。珠宝行业近100家、木业40多家、石雕170多家企业回归家乡,落户秀屿。
  在上塘珠宝城,领头抱团回乡投资的泰扬公司总经理林志阳对记者说,秀屿区是我们的家乡,这几年发展非常快速,交通便捷,产业链完善,回乡投资,一方面是乡情因素,另一方面也是看中了秀屿区巨大的发展潜力。
  秀屿区区长陈再新说,秀屿区近年来突出打造能源、石化、林产品加工、钢铁、装备制造五大百亿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今年以来,一批事关秀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取得实效,临港产业已取得突破。

(二)
  宽阔的大道,浓荫的绿树,林立的高楼……10年后的“界外底”已经让人认不出原来的面貌。
  10年前,秀屿区所在地还是一片荒地。如今,这里一跃而成为滨海港城新区。
  “一张白纸好作画”。建区伊始,秀屿区就提出以经营城市的理念来推进城市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
  经过10年的发展,秀屿新港城雏形已现:市政中心区规模从10年前的1.3平方公里扩展至8平方公里。
  清塘大道、秀山街、后井街、广场路、兴港大道;市政公园、土海生态湿地公园;万和新城、公园湾一号、豪世家园、阳光新城……
  宽阔平坦的一条条道路,绿意盎然的一片片绿地,安逸宜居的一个个小区,大大提升了秀屿中心城区品位及档次。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秀屿区市政广场渐渐汇集了众多人群。打球、跳舞、散步、游戏,人们悠闲地享受着。
(三)
  如今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秀屿区有更加高远的目标,更加宏伟的蓝图。
  “我市正在实施的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给秀屿区的城市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厉云说,秀屿区正在实施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出形象的“三步走”战略,即到2015年,城乡居民生活更加殷实,城乡社会保障基本健全,城乡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到2017年,城乡一体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土地规模经营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到2020年,基本形成城乡经济相互融合、社会协调发展、文化共同繁荣、各项建设互促共进的新局面,广大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现代文明生活。
  精神、境界、气概,在秀屿区采访,记者常常听到这样的词语。
  厉云说,我们要以“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境界,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勇于改革,善于创新,宽容试验,创先争优,努力把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向深入。
  今年以来,秀屿区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一些重要指标增长快速,走在全市前列。
  莆田的希望在海,秀屿区临海的优势正逐渐显现。秀屿发展势如虹,在秀屿区采访,记者深深感受到了一个大海宽阔的包容气度,一股奋勇向前的拼搏精神,一种尽情挥洒的发展豪情!
  站在秀屿港口,极目所及,海阔天空,潮涌浪飞。期待这个蔚蓝色的地方书写出更加精彩的新篇章!(郭宝程 卓晋萍 通讯员 唐群英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