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浒之战为什么明军打不过八旗?

https://www.wukong.com/answer/6708312593842307332/

1条回答
小小笨 关注
2019-06-30 21:25:21

自后金崛起之后,明朝和后金之间爆发了数十起战役,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萨尔浒之战和松锦之战,萨尔浒之战的战败,直接导致明朝在辽东失去了主动权。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明朝的战败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原因之一:明军兵力虽众,战斗力却不强

萨尔浒之战中,明朝虽然对外号称动用兵力达到20万(对后金方面更是号称47万),然而实际上,明朝动用的兵力只有11万。

而且,明朝的11万大军分别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明朝本国军队8.6万人,分别由朝廷从宣府、大同、山西三镇抽调兵力约3万,又从延绥镇、宁夏镇、甘肃镇、固原镇抽调2.5万人,还有从四川、广东、山东、山西、北直隶、南直隶、浙江抽调的2.4万人,以及永顺、保靖、石州各地抽调的土兵7千人。二是盟友海西女真叶赫那拉部出兵约1万人。三是盟友朝鲜李氏王朝出兵约1.3万人。

后金方面则是倾巢而出,八旗每旗出兵7千五百人,共有兵力约6万,其中以重步兵为主。

从数量来看,明朝和清军的数量比约为1.8:1,兵力的确占据优势。但叶赫部和朝鲜军队的战斗力实在不敢恭维,即使是明朝的本国军队,此时的军队素质和战斗力也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同时,明朝虽然装备较为先进齐全,但后金方面却拥有数量可观的骑兵,即使步兵也以重步兵为主,双方优势几乎可以抵消。

因此,军队数量虽然差距较大,但军队的实际战斗力,双方却基本处在同一水平。

原因之二:明军构成复杂,相互掣肘严重

从明军的军队构成来看,明军是由各地抽调而来,不仅有边军、卫所兵、土兵,而且南兵、北兵相互掺杂。

这种复杂的军队构成,不仅导致明军武器装备、战斗方式各有不同,就连语言、饮食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可以说,明军完全就是一支临时拼凑的军队,需要一定时间的训练磨合才可发挥战斗力,然而朝廷却并没有给杨镐足够的磨合时间。

另一方面,来源不同的军队互不统属,不仅相互推诿、掣肘极为严重,大家相互之间的不熟悉,同样给了清军可趁之机。例如清军攻破杜松部之后,便利用汉人扮成明军残部,打着明军旗号,拿着杜松令箭便骗过了刘綎,直接导致刘挺率领的东路军钻入了敌人的埋伏。

原因之三:文官统兵,朝廷催促

杨镐虽然参加过几次战役,但其毕竟是文臣出身,在军中威望实在有限,此时的他虽然是明军的最高统率,但要说这些来自各地的武将对其心服口服,显然不太可能。

△杨镐毕竟是文臣出身

与前一个问题一样,如果朝廷能够给杨镐整顿军务充足的时间,那么这个问题不是不可协调和剞劂。然而,朝廷不仅没有给杨镐这个时间,反而以朝廷财政紧张、无力长期供养数万明军为由,明神宗和朝廷大员一再催促杨镐尽快发动进攻。

在朝廷的多次催促之下,杨镐不得不在准备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发兵,而这种军队协调问题同样对此后的战争情况产生了极大消极影响。例如杜松根本没有按照杨镐的军令行事,而是径自率军轻敌冒进,直接导致这路军队被努尔哈赤率领的后金主力击溃,且给了后金军队逐个击破的时间差。

此外,在明朝出兵之前,辽东地区刚刚下过大雪,在朝廷的催促之下,杨镐不得不在路况极为糟糕的情况下进军。这也是导致分兵之后,各路军队无法按照预期完成集结的一个重要原因。

原因之四:分兵进攻,指挥不力

大家都说杨镐分兵是导致这次战败的主要原因,我认为不然,由于以上几点原因的存在,杨镐分兵其实也是无奈之下的选择。但不可否认的是,分兵的确是造成萨尔浒之战战败的原因之一,故而我将其放在了最后。

由于古代通讯相对较为落后,分兵本就非常冒险,更何况是在明军的兵力本就不充裕,且分兵后的没路明军都不足以应对后金主力的情况下。同时,后金本就占据主场优势,敌我双方情报本就不对等,后金可以做到对明军动向了如指掌,而明军对后金的动向则是两眼一抹黑。

在兵力不充裕、情报不对等的情况下分兵,直接造成的结果就是后金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差,对明军进行逐个击破。


综上所述,萨尔浒之战战败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后造成的,古代打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但萨尔浒之战的天时、地利、人和显然均不在明朝这边。

登录 后发表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