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wukong.com/answer/6718032969136619788/
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最初的职能乃是守卫值宿、侦察逮捕和典诏狱三项,因其独立于司法体系之外,查办案件根本不受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的约束,再加上其直接向皇帝负责,因而当时可谓谈之色变。也正是因为种种特殊性,锦衣卫在明朝参与了不少大案要案,但记载较为全面的,仅有胡惟庸案、蓝玉案和金刀案三起。
胡惟庸案:明初四大案之一,前后共诛杀3万余人
胡惟庸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其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因“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和陈宁、涂节一起被杀。不过,胡惟庸虽然已死,但因其牵扯出的政治风波,还远未平息。
△胡惟庸影视形象
毛骧作为锦衣卫的第一任指挥使,因为其很早便已经跟随朱元璋,再加上出身于检校成员(朱元璋最早的情报组织),因而不仅深受朱元璋信任,且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而毛骧带领锦衣卫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替朱元璋找到屠杀大臣的理由,而他找的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参与胡惟庸谋反。
虽然胡惟庸已经死了好几年,但以锦衣卫的能力,要找到证据证明这些人参与胡惟庸谋反之事,其实并不难。更何况,他们要找的只是个杀人的理由罢了,别人信不信不要紧,朱元璋相信就好了。于是,从洪武十八年(1385年)起,已经尘埃落定数年的胡惟庸案再起波澜。而且此案也直接从“擅权枉法”上升到了“图谋造反”的高度。
从洪武十八年(1385年)至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短短五年时间,便先后有韩国公李善长、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靖宁侯等一公二十一侯,而遭到连坐、死罪、黥面、流放的更是多达数万人,朝中大臣几乎为之一空。
不过,毛骧作为这起大案的始作俑者,在失去了利用价值之后,最终也被朱元璋为平息众怒而杀头。
蓝玉案:明初四大案之一,前后共株连1.5万人
蓝玉作为明朝开国将领,其不仅是常遇春的妻弟,而且有胆有谋、屡立战功,可惜的是他太过居功自傲,再加上朱标已经早死,朱元璋担心朱允炆将来镇不住他,于是最终被以谋反罪处死。
△蓝玉影视形象
作为毛骧死后的锦衣卫第二任指挥使,蓝玉案的爆发正是他所引起的。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二月,身为锦衣卫指挥使的毛骧告发蓝玉谋反,蓝玉于是被下狱问罪,狱词称蓝玉伙同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筦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反,意图发动叛乱。
于是,蓝玉被朱元璋族诛,与胡惟庸案相同的是,蓝玉案的牵连范围同样极大。包括颍国公傅友德、宋国公冯胜、定远侯王弼等在内的二公、十三侯、二伯被株连,而先后被牵连诛杀的多达一万五千多人(另说2万、3.5万),“元功宿将,相继尽矣。”
此案之后,朱元璋还发布诏书公告天下,并撰写《逆臣录》,而列名《逆臣录》的,有一公、十三侯、二伯。
金刀案:生日礼物引发的案件,两任皇帝之间的较量
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率兵北征瓦剌,结果遭遇“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也被俘虏,危急存亡时刻,监国的郕王朱祁钰被立为新君,是为明代宗。北京保卫战之后,瓦剌将朱祁镇放归明廷,但明代宗因为担心其抢回皇位,逐将其囚禁于南宫。
△土木堡之变,朱祁镇被俘
明代宗虽然没有残害朱祁镇的想法,但却对其防范甚严,甚至不许其走出南宫一步。皇帝的做法直接影响了太监宫女的态度,他们时常对朱祁镇冷言冷语。而当时负责看守南宫的老太监阮浪,却服侍英宗极为周到,这令英宗很是感激,因而在阮浪过生日时,便将自己用过的金刀送给了他。
金刀毕竟是天子之物,制作十分精良,阮浪门下宦官王瑶见到后爱不释手,阮浪便大大方方地送给了王瑶。这王瑶又与当时的锦衣卫指挥使卢忠关系极好,经常在一起吃吃喝喝。卢忠听说金刀乃是太上皇(朱祁镇被朱祁钰奉为太上皇)之物后,便起了歹心,他将王瑶灌醉,然后偷了金刀去告发,言称太上皇与阮浪、王瑶勾结,图谋复辟,金刀便是证据。
△明代宗朱祁钰影视形象
朱祁钰听说后极为重视,立即下令将阮浪、王瑶逮捕归案并严刑逼供,甚至希望能够趁机牵连出朱祁镇。然而阮浪和王瑶都极有骨气,只说金刀是太上皇送的生日礼物,但朱祁钰却不愿就此放弃,因而对两人持续审问。
结果,作为始作俑者的卢忠也不得不多次上堂佐证,他原本不过是借诬告之机想要升官发财,却根本没料到会惹出如此大祸,如今却是害怕起来,只希望能够脱身。卢忠找了个算命先生,在听说是大凶之兆后,害怕到极点的卢忠便开始装疯卖傻,竟然趁此得以逃脱。
△夺门之变
既然原告成为了疯子,他说的话自然不能再成为证据。不过,案件虽然无法继续审讯,但朱祁钰最终还是将王瑶凌迟处死,而阮浪则在不久后死于狱中。而在夺门之变、英宗复辟之后,卢忠即使装疯卖傻,也还是被凌迟处死。
这三起案件,应该是史料记载较为全面的案件。由于锦衣卫参与的案件大多见不得光,因而更多的案件在史料中都是含糊其辞,我们已经无法得知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最初的职能乃是守卫值宿、侦察逮捕和典诏狱三项,因其独立于司法体系之外,查办案件根本不受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的约束,再加上其直接向皇帝负责,因而当时可谓谈之色变。也正是因为种种特殊性,锦衣卫在明朝参与了不少大案要案,但记载较为全面的,仅有胡惟庸案、蓝玉案和金刀案三起。
胡惟庸案:明初四大案之一,前后共诛杀3万余人
胡惟庸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其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因“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和陈宁、涂节一起被杀。不过,胡惟庸虽然已死,但因其牵扯出的政治风波,还远未平息。
△胡惟庸影视形象
毛骧作为锦衣卫的第一任指挥使,因为其很早便已经跟随朱元璋,再加上出身于检校成员(朱元璋最早的情报组织),因而不仅深受朱元璋信任,且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而毛骧带领锦衣卫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替朱元璋找到屠杀大臣的理由,而他找的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参与胡惟庸谋反。
虽然胡惟庸已经死了好几年,但以锦衣卫的能力,要找到证据证明这些人参与胡惟庸谋反之事,其实并不难。更何况,他们要找的只是个杀人的理由罢了,别人信不信不要紧,朱元璋相信就好了。于是,从洪武十八年(1385年)起,已经尘埃落定数年的胡惟庸案再起波澜。而且此案也直接从“擅权枉法”上升到了“图谋造反”的高度。
从洪武十八年(1385年)至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短短五年时间,便先后有韩国公李善长、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靖宁侯等一公二十一侯,而遭到连坐、死罪、黥面、流放的更是多达数万人,朝中大臣几乎为之一空。
不过,毛骧作为这起大案的始作俑者,在失去了利用价值之后,最终也被朱元璋为平息众怒而杀头。
蓝玉案:明初四大案之一,前后共株连1.5万人
蓝玉作为明朝开国将领,其不仅是常遇春的妻弟,而且有胆有谋、屡立战功,可惜的是他太过居功自傲,再加上朱标已经早死,朱元璋担心朱允炆将来镇不住他,于是最终被以谋反罪处死。
△蓝玉影视形象
作为毛骧死后的锦衣卫第二任指挥使,蓝玉案的爆发正是他所引起的。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二月,身为锦衣卫指挥使的毛骧告发蓝玉谋反,蓝玉于是被下狱问罪,狱词称蓝玉伙同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筦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反,意图发动叛乱。
于是,蓝玉被朱元璋族诛,与胡惟庸案相同的是,蓝玉案的牵连范围同样极大。包括颍国公傅友德、宋国公冯胜、定远侯王弼等在内的二公、十三侯、二伯被株连,而先后被牵连诛杀的多达一万五千多人(另说2万、3.5万),“元功宿将,相继尽矣。”
此案之后,朱元璋还发布诏书公告天下,并撰写《逆臣录》,而列名《逆臣录》的,有一公、十三侯、二伯。
金刀案:生日礼物引发的案件,两任皇帝之间的较量
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率兵北征瓦剌,结果遭遇“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也被俘虏,危急存亡时刻,监国的郕王朱祁钰被立为新君,是为明代宗。北京保卫战之后,瓦剌将朱祁镇放归明廷,但明代宗因为担心其抢回皇位,逐将其囚禁于南宫。
△土木堡之变,朱祁镇被俘
明代宗虽然没有残害朱祁镇的想法,但却对其防范甚严,甚至不许其走出南宫一步。皇帝的做法直接影响了太监宫女的态度,他们时常对朱祁镇冷言冷语。而当时负责看守南宫的老太监阮浪,却服侍英宗极为周到,这令英宗很是感激,因而在阮浪过生日时,便将自己用过的金刀送给了他。
金刀毕竟是天子之物,制作十分精良,阮浪门下宦官王瑶见到后爱不释手,阮浪便大大方方地送给了王瑶。这王瑶又与当时的锦衣卫指挥使卢忠关系极好,经常在一起吃吃喝喝。卢忠听说金刀乃是太上皇(朱祁镇被朱祁钰奉为太上皇)之物后,便起了歹心,他将王瑶灌醉,然后偷了金刀去告发,言称太上皇与阮浪、王瑶勾结,图谋复辟,金刀便是证据。
△明代宗朱祁钰影视形象
朱祁钰听说后极为重视,立即下令将阮浪、王瑶逮捕归案并严刑逼供,甚至希望能够趁机牵连出朱祁镇。然而阮浪和王瑶都极有骨气,只说金刀是太上皇送的生日礼物,但朱祁钰却不愿就此放弃,因而对两人持续审问。
结果,作为始作俑者的卢忠也不得不多次上堂佐证,他原本不过是借诬告之机想要升官发财,却根本没料到会惹出如此大祸,如今却是害怕起来,只希望能够脱身。卢忠找了个算命先生,在听说是大凶之兆后,害怕到极点的卢忠便开始装疯卖傻,竟然趁此得以逃脱。
△夺门之变
既然原告成为了疯子,他说的话自然不能再成为证据。不过,案件虽然无法继续审讯,但朱祁钰最终还是将王瑶凌迟处死,而阮浪则在不久后死于狱中。而在夺门之变、英宗复辟之后,卢忠即使装疯卖傻,也还是被凌迟处死。
这三起案件,应该是史料记载较为全面的案件。由于锦衣卫参与的案件大多见不得光,因而更多的案件在史料中都是含糊其辞,我们已经无法得知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