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皇室成员去哪里了?下场如何?

如今总有诈骗犯罪份子称自己是清朝皇室后裔,清朝灭亡的时候埋了宝藏,只需要发掘的启动资金,现在借他一点钱,宝藏挖出来后,必有重谢!清朝灭亡后皇室成员去哪里了?还能保存有大堆宝藏,等着后人去挖吗?
1条回答
偷影子 关注
2018-09-20 10:50:18

清朝灭亡后皇室成员,包括一些八旗子弟,除了溥仪那一脉,日子着实过的一般,因为没了俸禄,要自己挣钱养家,如果子孙不肖,那日子更加困顿,败家速度十分迅速,当然也有旗人子弟自己能力出众,混的也十分好。

在老舍的话剧《茶馆》里很生动地展示出旗人生活的状况。已经演变到了群体的潦倒了。1920年5月23日,上海《民国日报》登了《今日之旗人生活状况》一文,将当日的旗族生计状况略分为四类:贵官派指那些享受《优待条例》的亲贵宗室,这批人虽有积产,但入不抵出,亦因少不经事,“众家丁分肥”,预计“将来不至穷死不止”;谋生派是那些勤求有强,能经营和自立者,“此派为旗族中之尚佳者”,逐渐可与其他各族同化;劳动派以汉军旗人居多数,普通以人力车为谋饭之计,困顿但尚能自存;待死派则是那些注定“老死牖下”的赤贫者。

据考察,北京内城的旗人居民,“殆已由积弱而渐流于乞丐一类。以数十万众老幼男女,皆成叫化,于治安、于国光、于观瞻,皆有可注目之价值。”占人数最多的“劳动派”,虽仍可勉强糊口,但由于经济状况下降、生活费用提高等原因,“可恃之收入,少于前四五年前一倍”,生活愈见窘迫。其实,即便“贵官派”,也未见得都养尊处优。民初报纸上,时常可以看到“世子王孙倒毙城门洞,郡主命妇坠入烟花院”的时闻。入民国后,满洲王公的贫困化实则很迅速。庄士敦说,当他在1919年认识他们时,其中一些早已不再是富人,许多都“已陷入可悲的境地”。出于“脸面”考虑,他们不可能公开卖古玩,卖也只能得到“低得可笑的价钱”。

庄士敦提到一位亲王,乾隆五世孙毓朗,光绪时封镇国将军三等将军,辛亥年位至军谘大臣,算是亲贵上层。清亡不过十年,他已经“穷困潦倒”。另一位重量级亲贵载泽也在入民国后,迅速“变穷”,一群民国的士兵还抢劫了他存放值钱东西的“库”,这位曾经“中国最富有的人之一”,1920年代末在北京穷困落魄,郁郁而终。

溥仪的堂兄弟溥涧,家产吃完,靠卖画为生。庄王的后代饿死在南横街的一个空房子里。睿王的后代钟氏兄弟,因生活无着而私掘祖坟。清末重臣庆王奕劻,家赀亿万,孙子竟没落为拣破烂的。这些被取消特权的贵族,俸禄也没有了,家产吃光,便只能流浪街头,或转乎沟壑,甚至冻馁而死。

一名叫桂顺的皇族,因家境贫穷,由京去天津谋生,行至杨村,不幸病倒店中,当卖全无,又无衣无食,无奈之下向溥仪发了一封告急禀文,叩求“我主大皇帝恩赐钱财,奴才好养病度日”。当时皇族有三万余口,类似情况,比比皆是,小朝廷也是救不胜救,无能为力。许多人,就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了。王公亲贵尚且这样“穷了下来”,一般旗人的贫困更可想而知。
登录 后发表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