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转发评论手机砸到冒烟?“该管必管”不是“以暴制暴”,你怎么看?
近日,安徽一学校当众砸毁学生手机,引发广泛关注。网络上不少人对学校的做法叫好,也有一些媒体认为这是“以暴制暴”。《人民日报》就转发长安观察微信公号评论文章,认为“"公开砸水桶卸等做法显然就过于野蛮”(见)你怎么看这种评论?
https://www.wukong.com/answer/6748937348358078731/
在当今,砸坏一个手机算不了什么,但在校园里,以当中砸毁手机的方式进行管理、教育学生,显然方法过于“简单粗暴”,我们不免要问,难道除了这种暴力催收手段,我们在教育下一代上就真的没有方法了吗?
近日,安徽一所学校当众砸毁十余部手机的视频在网络上搞得沸沸扬扬,叫好和唱衰的此起彼伏,但不管怎么样,学生的私人财产已经被学校“以暴制暴”,如同一头暴怒的恐龙,在教导那些不听话的孩子,杀鸡儆猴之意尤其明显,试想,这样的教育方法只会让这些学生将手机藏得更深,一场深层次的猫和老鼠的游戏由此展开。
当然,我们不免要问,除了“公开砸水桶卸”之外,难道我们就真的对这些任性的青春期少男少女们没有办法了吗?答案毫无疑问是否定的,但那些方法不仅见效慢,也没有这样“公开砸水桶卸”的做法有气势、有力度,更难以彰显学校的严格管理,只是这样的做法真的合适吗?
手机、电脑等产品,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有利于学习,用不好直接“毁人不倦”,但如何导向这些学生如何利用手机等智能工具,绝不是这么简单的一砸了之,当然,这也是现在教育近些年遇到的新的教育难题,还需要学校和老师认真规划研究。
至于说学校私自处分个人物品这件事,虽然不至于引来警察等公权力机关介入,但是最起码不能随便损毁个人物品,这是最起码的原则,这也是为什么后期这所学校允许家长索赔的原因,毕竟真要较真的话,学校的涉事老师吃不了要兜着走。
不过,很多时候,家长对于学校的某些管理过于漠视,对于学校对于老师的体罚学生却过于敏感,从而导致学校管理的不平衡发展,这种暴行行为在学校之内也就有了市场,也是为什么学校源源不绝的发生如此之多的事的原因所在。
总之,不管如何,教育孩子,永远不能一砸了之,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平常心态去教育,而非简单粗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