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转发评论手机砸到冒烟?“该管必管”不是“以暴制暴”,你怎么看?
近日,安徽一学校当众砸毁学生手机,引发广泛关注。网络上不少人对学校的做法叫好,也有一些媒体认为这是“以暴制暴”。《人民日报》就转发长安观察微信公号评论文章,认为“"公开砸水桶卸等做法显然就过于野蛮”(见)你怎么看这种评论?
https://www.wukong.com/answer/6748937348358078731/
老师出于管教学生的迫切心情,以及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可奈何。所以,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老师只能出此下策,毕竟苦口婆心地语言劝说,确实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当然,老师初衷只得肯定,不代表可以使用任何手段,尤其不能使用违法手段。毕竟,我们不能通过邪恶的手段,实现良好的目的。
前几天安徽一中学公开砸掉学生的手机,据现场视频显示,有手机被砸到直冒烟。网友们对此吵作一团,有网友认为,学校的做法太过偏激,限制了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也有网友表示,来学校是为了学知识,不是为了看信息,学校的出发点是好的,应当予以支持。


首先,我很理解学校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急迫心情。本来大好的青春年华,是用来努力奋斗的,但这些花样少年们却不懂得珍惜时光,竟然只顾埋头玩手机,实在让人心急如焚。更为甚者,很多学生都不明事理,非得不听逆耳忠言,自顾自地将玩手机进行到底。因此,老师只有出此下策,才能短暂地达到目的。
事发后,该校常务校长郑某回应称,学校协议上写着"违纪使用手机,发现后将会被销毁",并且各位学生家长已经在上面签了字,同意学校的做法。尽管如此,不少家长还是不买账。
郑某对家长们的反应表示很无奈,他说道,销毁了不到十部手机,为了达到警示的效果,还用老师的废旧手机充数。家长们都过分沉迷于玩手机,何况孩子呢,有了手机,更会控制不住地去玩,既影响休息,还耽误学习,所以只好采取了强硬措施。砸手机的做法虽然有些过激,但若不这样危害就会更大。
但是,无论我们要实现多么美好的目的,都要注意手段问题,以暴制暴肯定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试想,像这种已经涉嫌故意毁坏财物罪的行为,怎么能够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学校里呢?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学生错误示范,以为只要目的得当就能采取任何手段。正如马丁路德金所说:“我们无法通过邪恶的手段实现美好的目的,因为手段是种子,目的是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