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武帝司马炎的“亡国措施”有哪些?


1条回答
花间星事 关注
2019-12-26 14:05:05

司马氏窃取了曹魏的政权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在晋武帝司马炎手中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但统一后的西晋,因为司马炎的许多“亡国措施”,使得西晋仅仅维持了几十年的统一后便分崩离析。而这些“亡国措施”都是非常致命的,到了东晋时期都还深受其害,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联合世家大族的门阀政治

和曹操对世家既利用又防备的态度不同,西晋政权是儒家豪族的政权。曹丕设立“九品中正制”的初衷,还是和曹操的“唯人才论”一脉相承。等到司马懿掌权,才提议以门第决定做官的资格。这个提议遭到了曹爽等人的反对,这也是后来司马懿发动政变的时候,许多勋亲官员选择袖手旁观的一个原因。等到晋武帝登基,“九品中正制”已经完备,使得世族贵戚子弟做官的权力得到保证。

这其实又走了东汉的老路数,也埋下了西晋迅速灭亡的祸根。这些世家做官,他们的目的便在于攫取经济利益,有家而无国。因此这些世家子弟当政的时候,大肆享受,开口闭口清谈,对于政事比不上心,认为政务是俗事而不屑一顾。自东汉末期以来,积累的人民矛盾,也没有解决。政治大坏、危机四伏的西晋,怎么能长治久安?唯一的结局就是迅速灭亡。假如晋武帝统一之后,能“唯才是举”,那么西晋的国祚会更加绵长。

削弱郡县,分封诸王

平定孙吴之后,晋武帝认为天下统一,以后将会没有战事,于是罢州郡兵。隐患更大的,却是晋武帝在平吴之前,已经开始分封。

晋武帝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封诸王,以郡为国。邑两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

才开始的时候还好,封王不去领地,但到了后期,晋武帝在大臣的建议下,派遣诸王到自己封国中去。州郡兵被罢除后,只有封国有军队,州郡只有武吏,这为“八王之乱”埋下了隐患。

后来诸王造反,凭借的就是他们封国手中的兵力。州郡为皇帝控制,封国属于诸王。罢除州郡的军队,当诸王一旦造反,朝廷将很难控制。后来的“八王之乱”,对西晋的社会造成严重冲击,也使得统治力量大为削弱,最终西晋灭亡,开启了”五胡乱华“几百年的局面。

对于“五胡”未做出相应防范

胡人迁居边境,自西汉末年便已开始。那时五单于争立,呼韩邪单于臣服于汉,汉朝”割并州北界以安之“。曹魏时期,曹操把这些人分为左、右、中、南、北五部,分化了他们的力量。到了晋武帝时期,塞外匈奴二万余人因水灾迁徙到原先的宜阳城附近。此时,平阳、西河、太原、新兴、上党、乐平等郡都有北狄,和汉人杂处期间。

魏初人寡,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宜及平吴之威,谋臣猛将之略,出北地、西河、安定,复上郡,实冯翊,于平阳以北诸县募取死罪,徙三河三魏之士四万家以充之。

在晋武帝平吴之后,这个问题已经很突出。虽然民族融合是一个大趋势,并非人力可以阻挡。如果没有得力措施,难免有风尘之警。而后历史的走向,也向我们证实了西晋这方面的不作为,最终给自己也给中原文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灾难。

司马氏虽然统一天下,但历来的评价不高。除了他们作为托孤之臣,窃取了曹魏的政权外。更多的是在于他们的豪族政权性质,大封诸王而削弱郡县,在爆发了”八王之乱“后,统治力量遭到严重削弱,使得中原沦陷300余年。一直到隋朝杨坚灭掉陈后,才使得天下复归一统。这个原因,是历来史学家对西晋政权评价不高的原因。至于晋武帝立自己傻儿子为皇帝,倒是居于次要位置了。

登录 后发表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