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士兵在行军打仗时都吃什么?

1条回答
公子小眠 关注
2018-10-19 09:42:02

聊这个话题先得说个笑话:当年看网络小说,许多作者常识匮乏,总闹笑话,其中一个经典笑话就是“一百万大军带上三年口粮,踏上征途”。

我的天啊,你想过一个人的三年口粮是多少斤吗?一万人又是多少斤吗?一百万人呢?

更重要的是,古代怎么运输?还不是靠征发民夫去扛去推吗?一百万大军的三年口粮,你要让多少人去扛去推?更重要的是,这些民夫又吃什么?

古代行军打仗,粮草问题是基础,是关键。它最大的困难之处就在于古代运输条件很差,军队越多,粮草越多,需要的民夫就越多。行军速度也慢,动作越慢,路上的消耗也越多。你想想,大家每天走个几十一百里,士兵要吃,扛粮食的农夫也得吃,这是多大的消耗?所以,即使是单纯往前线运粮,到最后能送去四五成就不错了,另外那五六成呢?路上都吃了呗!

所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行军打仗第一要义。除此之外,路上也得想办法,比如一路征粮,可对方也会坚壁清野啊!以战养战是最好的法子,但前提是你得赢,还得缴获人家的东西,不然人家一把火烧了,你还是捞不着。

在这种艰难状态下,你觉得士兵能吃啥?

首先,得方便携带,最好能随身带,随时吃,以求尽量少用民夫,毕竟一个民夫一张嘴,一个士兵得配两三个民夫。其次,得便宜,打仗是个烧钱的事情,你觉得没有大鱼大肉委屈了士兵,所以每人配几条腊肉几十根腊肠十几条熏鱼,你不想想这么多鱼肉从哪里来?以中国古代的物质条件,吃肉一直是个相当奢侈的事情。尤其是人口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中国就不会把牛羊肉放在食谱的重要位置上,因为养牛羊就意味着跟人类争土地,意味着粮食会短缺。这一点恰恰跟欧洲相反,早在古罗马时代,士兵吃肉的频率就相当高,后来畜牧业发达,人口又少,条件就更好。

所以,中国古代士兵行军打仗,能吃到的也就是干粮配冷水。

登录 后发表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