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的游戏》:比《星球大战》名气还大的幻想史诗

只有一半影子的人
2016-05-14 11:37:25

当我真正懂得敌人、确定可以击败他时,也正是我爱上他的时刻。

《安德的游戏》:比《星球大战》名气还大的幻想史诗

《安德的游戏》——《星球大战》版的《哈利·波特》,再加上点儿《星际战队》、《全金属外壳》的影子,成就了这部低龄化的史诗大作。

在人类面临外星生物入侵的未来,是苟活在阴影中,还是奋起反抗?不用说,以美国为首的地球捍卫者自然是选择后者,并在第一轮抵抗中赢得了胜利。但新一轮的威胁即将降临,地球短暂的和平又将如风中残烛般飘摇不定。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作为地球防卫支柱力量的国际舰队早已料到这场决战的必然,所以秉承“从娃娃抓起”,在全球范围内遴选出了一批心智卓越的少年,并为他们量身定制了最具真实感的战争游戏,期望其中能诞生出如凯撒、拿破仑般的人类统帅——Ender Wiggin,一个外表苍白而瘦弱的少年在此时浮出了水面,拯救人类的重担便落在了他细细的肩膀上。从选拔到培训,再到前线基地的拟真沙盘,Ender过关斩将,既扫除了所有对手对他的质疑,也团结了一支名为“龙之队”的死忠战士。在亦真亦幻的终极模拟战中,Ender率领地球最精锐的星际战团突入外星生物的老巢,出人意料地发动了毁天灭地的一役……

《安德的游戏》:比《星球大战》名气还大的幻想史诗

看点一——特效:想必很多人还沉浸在《地心引力》对地外空间的瑰丽描绘中,而《安德的游戏》则带来了更为震撼的太空场景;这也是继“星球大战”系列之后,最令人热血澎湃的一场宇宙大战!作为一部史诗科幻的首部曲,本片共使用950个特效镜头,包括令人眩晕的“无重力训练室”以及宏大震撼“拟真作战室”。

《安德的游戏》:比《星球大战》名气还大的幻想史诗

看点二——剧情:之所以把剧情列在第二位,主要是源于笔者对眼下这些科幻系列作品一直所秉持的怀疑态度。剧本基于美国当代著名科幻作家Orson Scott Card创作的同名三部曲,成书于1985年,一举拿下科幻小说界的最高荣誉——雨果奖与星云奖(Card也由此成为全球唯一一个曾连续两年获得星云奖“最佳长篇”的作家),在西方久负盛名。1996年,Card自组电影公司意欲将其搬上银幕,并亲自担纲剧本改编,但17年过去了,直到本片开机之时,他都没能如愿,只是象征性地当了个挂名儿制片人。试想,这么一部未被作者加持的作品是否真正能体现出原著的博大精深?

曾有人把本片与李安的《life of Pi》相提并论,且不说两者在成熟度上的区别,后者更像是一部电玩改编的半成品,在提升肾上腺素的同时,只能感觉其内涵与Ender的面容一样苍白。

《安德的游戏》:比《星球大战》名气还大的幻想史诗

看点三——演员:全片角色的亮点很明显——扮演Ender的Asa Butterfield与扮演上校的“福伯”Harrison Ford。前者在《雨果》中崭露头角,是当下最火的童星之一;而“福伯”自不必言,这位“星球大战”中的汉·索罗终于在30年后(《星球大战之武士归来》,1983年)如愿重回太空,不过这次他已经无法亲自驾驶“千年猎鹰”跨越光速了,只能作为“天才的教官”过把干瘾——遥想当年那个攫取全世界少女芳心的“星际牛仔”,如今已是壮士暮年,一脸沧桑。

《安德的游戏》:比《星球大战》名气还大的幻想史诗

幕后花絮:

1、美国海军陆战队已经将《安德的游戏》原著列入军官推荐阅读名单,因为它提供了“有关训练方法、领导力以及道德规范等方面的范例”;

2、“无重力训练室”场景中的桥段来之不易,为此,小演员们不得不与著名的“太阳马戏团”成员学习如何通过吊威亚来完成这些高难度的动作;

3、“钢铁侠”、Tesla的掌门人Elon Musk在本片中也插了一腿,不过这次他只是当了回顾问——在拍摄本片期间,他曾与制片人一同探讨未来太空梭的相关技术;

4、电影中的部分道具使用了当下科技含量最高的3D打印技术,包括Ender营房中悬挂着的战斗英雄Mazer Rackham的座驾模型;

5、影片中的部分镜头是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位于新奥尔良的新装配厂中拍摄的——除此之外,很难再找到如此巨大的拍摄场地了;

6、在片中每个军人胸前不起眼儿的姓名识别牌上,制作者甚至加上了相应的盲文;

7、在令人惊悚的思维游戏中,恐怖巨人的原型竟然是导演Gavin Hood;

8、本片之所以能拿到关键的投资,还得益于顶尖特效团队Digital Domain预先制作出的一段“拟真作战室”的场景,后来也成为片中最震撼的一幕;

9、由老炮儿Ben Kingsley扮演的战斗英雄Mazer Rackham上校在现实中确有其人,他是一名来自新西兰的毛利人。

《安德的游戏》:比《星球大战》名气还大的幻想史诗

原创影评,版权所有,欢迎转载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