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依靠德云社赵家班的《笑傲江湖3》是否更有趣

思维贩子
2016-09-29 09:10:21

文/马庆云

因为大家生活压力普遍比较大,所以最近几年喜剧电影和喜剧综艺节目都很受欢迎。中国票房最高的几部自产片,都是喜剧。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台综艺节目,也都是喜剧类的。喜剧综艺节目的五花八门,为电影创作提供了不少喜剧素材,因此得到很多电影人的关注。冯小刚导演去《笑傲江湖》做嘉宾,估计就是出于这方面的考量。

不依靠德云社赵家班的《笑傲江湖3》是否更有趣

而我最近一段时间,用电影批评的视角去解读《跨界喜剧王》和《喜剧总动员》的舞台剧,不期得到很多影迷的认可。有朋友留言催我聊一下对正在播出的《笑傲江湖3》的看法。我以前的类似文章中,经常有读者在文章后边评论(我每一条评论都看,而且尽量可能的去回复)说,《笑傲江湖3》已经沦为了东北二人转的主场,没大意思。

我对这一点,是不认同的。个人感觉,比之于正在热播的《跨界喜剧王》和《喜剧总动员》这类喜剧艺人和跨界明星一起表演喜剧舞台剧的节目,我更喜欢《笑傲江湖》系列。原因倒是也简单,因为这档节目能够看到很多喜剧新面孔。在很多喜剧综艺节目中,往往过分的依靠德云社、赵家班和开心麻花等团队,新人露脸的空间不大。

喜剧要长盛不衰的根本动力就在于,要有大量的新面孔进入。这些新面孔,带来的,不仅仅是个人颜值的高低,更是一种喜剧表演方式的各有千秋。喜剧的特点就是,同样的一句台词,不同的演员说出来,达到的喜剧效果都不一样。而且,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喜剧很难被主流话语把控,更不是精英阶层的产物,不是几个老编剧就能完全创作的。喜剧更具备民间性和自发性,更接近于“劳动人民”的创作,所以,新面孔的进入,往往带来新的喜剧表演形式和喜剧表演内容。与之相反的,则是昆曲等的创作,这就是典型的文人创作。

民间创作的价值,就在于总能呈现出艺术的多样性来。而《笑傲江湖》这个舞台,更多的满足了多样性的需求,让民间艺人有上台的机会。虽然德云社和赵家班在《笑傲江湖3》中也纷纷派出了自己的队伍,而且纷纷晋级,但他们的亮点,远没有素人选手大。我们不妨举几个例子。

不依靠德云社赵家班的《笑傲江湖3》是否更有趣

德云社这边,有张鹤伦和郎鹤焱来说相声,也晋级决赛了。我在评点岳云鹏的相声功底差的时候,表扬了这两位选手的学和唱的基本功扎实。但两位选手的艺术形式,实际上还是德云社固有的,用较为三俗的东西制造笑点,张鹤伦弯曲着大腿学唱戏,被认为才像郭德纲,正是德云社善用的拿自己人打岔。这些,实际亮点并不大。

而赵家班这边,也有刘程和王亮这两位星二代。他们是赵四和刘能的儿子们。实际带来的亮点是没有的,还是模仿自己的老爹,没有演员自己的玩意儿。我们看赵家班这边,之所以“人才济济”,很大程度上,是这个班子把持了整个东北的喜剧人才,大量的二人转新形式,都被瞬间吸纳到了他们的创作中来,新的东北艺人,不投奔本山门下,根本没饭吃。

这也正是我们为何要求喜剧艺术要多种多样的原因。如果我们不保持喜剧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不给新人和新作品生存空间,那喜剧注定要断代了。一个非常尴尬的事情是,赵本山在春晚的二十年,造成了小品表演人才上的断代。自赵本山离开春晚之后,无论是开心麻花还是贾玲团队,都以小品的方式崭露头角,且最近几年,发展迅猛。老艺术家就像参天大树,大树除了挡风遮雨,还有就是抢夺小树们的营养。

基于这一点,《笑傲江湖3》算是给更底层的喜剧艺人以舞台了,产生了不少的惊喜。比较典型的,如卢鑫和玉浩。这对儿新人,若是没有《笑傲江湖3》的舞台,可能一辈子在相声上,都默默无闻。舆论往往如此,一提到相声,马上想到郭德纲,很少愿意去听听别的。老郭为什么要跟曹云金使劲撕呢?相声这东西,太是你强了就夺我的饭碗了。卢鑫和玉浩,在德云社之外,开了一个相声的新天地。所以,郭德纲在节目中,马上问,二位愿不愿意去北京德云社。出于对新艺人的保护,不去才对!

不依靠德云社赵家班的《笑傲江湖3》是否更有趣

再比如,二人转转化的小品形式,《笑傲江湖3》上的一对十分耀眼的新人,是李静和李小龙组合。李静以“你说那话”震惊全场。同样一句台词,不同的表演形式,能出不一样的效果。李静用慢吞吞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慢性子。这无疑,为喜剧小品开了一种新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特征,在电视台上虽然不多见,但在很多民间小剧场,已经风靡。这就是喜剧从民间到舞台的过程。

另一个从民间到舞台的作品,是周云蓬的脱口秀。那种在语无伦次中寻找笑点的形式,在民间舞台早就有,只是碍于老一辈喜剧艺人的能力,新人一直没有上台的机会。宋丹丹在节目中直言,自己模仿周云蓬而不得。一种艺术形式,遇到对的艺人,就能出耀眼的火花,便是此理。

因此,我觉得,《笑傲江湖3》为更多的素人提供了机会,带来了不少的新面孔与新形式、新内容,是可取的。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