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20161116期《青果巷印象》第三集《纺织巨子》 刘国钧历史资料经历介绍

简宝玉
2016-11-16 18:07:39
  【青果巷印象】任性!用借来的10块银元创建中国制造!

  文笔塔,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宋代诗人杨万里有“太平古寺劫灰余,夕阳惟照一塔孤”的诗句,被视为常州文化的象征和缩影。遗憾的是,文笔塔在抗战期间被日军毁坏。

  然而,1982年5月,在一家爱国人士资助下,文笔塔被修葺一新。

  如今,登上文笔塔的高层,可以鸟瞰常州市区,也可以遥看青果巷。

  资助文笔塔修复的爱国人士,正是纺织巨子——刘国钧的遗孀及其后代,而修缮南朝遗存的文笔塔则是刘国钧生前的心愿。

  为什么说刘国钧是纺织巨子?今天,探宝就给大家讲讲这位“任性”的纺织巨子刘国钧的故事。

  1887年4月2日,刘国钧出生在靖江县生祠镇岳飞庙边上的一个清贫读书人家。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刘国钧15岁时就开始随邻居到隔壁镇当学徒,当时,他的口袋里,只有向人借来的10块银元。由于他勤快有眼力见,很快赢得了店主的好感,几年当学徒下来,他积累了不少生意经。

  20岁时,刘国钧靠贩卖用丝线编织的、当时男人的头发后面留着的辫须挣了第一笔金与同乡一位人合伙开了一家和丰京货店。

  他看准了当时染色布的利润大,就设了一个土染坊,自己加工染成青布和黑布出售。而就在他的生意越做越大的时候,他的合伙人迷上了鸦片和赌博,硬要把自己那份股金让给刘国钧。这样一来,刘国钧的生意做得更加顺手了。

  第二年,他把人家办不下去的一家京货店盘下来,叫同丰京货店。凭借两家京货店,他积累了上万资金。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了,常州局势也不稳定。在镇上店铺纷纷关门之际,刘国钧依旧照常营业。因此,他一步一步地富裕起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刘国钧发现他经销的商品当中,最多的是布和布做成的服装,而里面的十分之九是洋货。他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说在中国市场上销售一匹洋布,要相当于中国布的两倍的成本和价格,因此,刘国钧决定要发展中国自己的纺织工业,要织国产的布,做国产的衣服。

  于是,他卖掉奔牛镇上的两家店铺,与人合作集资9万元,在常州组建大纶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并在青果巷对岸东下塘乌衣桥西(三将军弄)开设大纶机器织布厂,成为常州进入现代动力织布的第一个厂家。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国钧在常州的工厂大部被毁。他将幸存的机器设备迁运武汉的大成四厂,并先后在上海租界开办“安达纱厂”,与卢作孚合作在重庆北碚开设“大明染织厂”,在香港开设“大孚建业公司”。还在重庆、昆明、越南河内、缅甸仰光等地设立办事机构。

  1948年,三位被刘国钧送到国外学习的人才返回常州,分别担任了大成一厂、大成二厂、大成三厂的厂长,回复了三个工厂的生产。

  刘国钧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为我们国家、政府着想,不要政府一分钱,就让国家作为公股参加三个厂子的经营。原来,他的工资是800块钱,但是他说毛主席拿342块,我怎么能比毛主席高呢,所以自动减到300块钱。

  1978年3月8日晨6时,刘国钧逝世,享年91岁。他的未竟事业,后继有人。

  那就是他的女儿女婿的故事了,他的女婿本是大成二厂的染部技师,究竟是为何能娶到当时金枝玉叶的刘家小姐呢?快来收看今晚的节目吧!

  今晚23:06

  CCTV-10《探索·发现》播出的

  《青果巷印象》

  第三集《纺织巨子》

  敬请收看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