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虹夹镜”之消失的盘光桥追踪 是洛阳桥1.6倍长

柳絮飞扬如雪花
2013-03-01 11:46:14

  长宽比较

  【盘光桥是洛阳桥1.6倍长 1.07倍宽】

  盘光桥比洛阳桥还长还宽,长多少 宽多少

  有一句谚语说的是“七十三、八十四”,来赞颂僧人道询所建的盘光桥比洛阳桥更长、更壮大。“七十三、八十四”说的是洛阳桥有七十三坎,盘光桥则有八十四坎。

  相关新闻:“双虹夹镜”之消失的盘光桥 长过洛阳桥(图)

  清初顾祖禹著的《读史方舆纪要》及《泉州府志》对盘光桥均有记载,僧道询“建石桥百六十墩,长四百余丈,宽一丈六尺”,比洛阳桥还长四百余尺,多宽一尺。

  据泉州文物保护管理所主任黄真真介绍,宋朝时期,一丈约为现代的2.8米,一丈十尺,一尺约为现代的0.28米,盘光桥“长四百余丈”换算为现代的计量单位当在1200米左右,“多宽一尺”约为现代的0.28米。

  黄真真介绍,洛阳桥现在长731米,虽经历代维修,宋代的长度应与此数据出入不太大,船形桥墩宽约7米,桥面“宽一丈五尺”约4.2米,有桥墩46座,全部用巨大石块砌成。

  那对比后,长度方面,盘光桥约是洛阳桥1.6倍长,长出500米左右;宽度方面,盘光桥“宽一丈六尺”比洛阳桥“多宽一尺”,换算下来盘光桥桥面约4.5米宽,是洛阳桥桥面的约1.07倍宽。

  为何连建两座

  【多一处水深流缓的停泊码头】

  相隔200年,相距四五公里,为何紧邻着建了两座跨海大桥呢

  据介绍,建盘光桥的僧道询是惠安县洛阳白沙村人,当年是白沙寺的住持。在建设乌屿盘光桥前,为了缓解后渚港码头当年的海上贸易装卸货的紧张状态,道询募捐并主持在浔尾美仙山的入海处,修造了一座“普济桥渡”(即俗称的“无尾桥”)渡头。

  据张国琳分析,洛阳桥更靠近内陆,水较浅,作为一个快速通道很好,但作为码头并不合适,由于当时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世界的“贸易中心”,急需大吞吐量的港口,所以道询才连修了“普济桥渡”和“盘光桥”,既作为陆地往来,又作为深水码头。

  据相关史料记载,由于泉州后渚港的发展,装卸货物的码头成了当时海上贸易的瓶颈,急需加以扩大。“普济桥渡”建成27年后,道询便在南宋宝祐初,又计划修造一座乌屿跨海石桥,既解决乌屿岛、陆往来的困难,又使海外各地前来泉州通商的番船,多一处水深流缓的停泊码头,遂主持修建了盘光桥。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