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漳大桥背后的故事 全桥1441根桩基 索塔227米高
能抗14级台风和地震 厦漳跨海大桥处于强风、强震和海洋腐蚀环境下,地质条件复杂。要实现大桥100年的设计使用年限,当然有“秘密武器”。 据厦漳大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易云焜介绍,大桥在浇筑桩基的时候,采用了高性能的海洋工程专用混凝土,在桩基外围,用涂了防腐涂装的钢管防止盐分渗入。承台则采用与悉尼歌剧院一样的阴极防护技术。在桥身的钢箱梁内部,还安装了除湿机,保持湿度在50%以下,钢箱梁外部则涂上油漆,从内到外都达到了双重防护。而大桥上的斜拉索、支座、伸缩缝等,如果有需要,都还可以进行更换。 不仅如此,厦漳大桥还可抵御14级台风和抗震。董科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解释抗震技术:“这就好比硬碰硬,东西肯定会被碰坏;采用抗震技术,就好比海绵一样,慢慢吸收地震释放的能量,从而达到抗震的目的。” 全桥共有100多个跨度 厦漳跨海大桥全桥共有100多个跨度,只有南北汊各有三个跨度和五个跨度是由铁索拉起,其余都是由钢箱梁直接架在桥墩上,那么,为什么采用斜拉索的形式呢 “斜拉索不仅仅经济美观,更重要的是为了能获取最大跨径,让轮船能顺利安全通行。”董科说,大桥建成后,南汊主跨跨径300米,具备5000吨通航能力;而北汊主跨跨径780米,可通行3万吨集装箱货轮。 |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