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闳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看脸的何老师
2018-04-28 21:57:58

容闳,第一位毕业于美国高校的中国人。1847年,19岁的他在香港马礼逊学校校长布朗的资助下,远渡重洋,赴美留学,185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

这是一个开始,却也不仅仅是一个开始。日后的容闳,之所以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是因为他一手促成了幼童留美。尽管因为清廷的守旧,四批留美幼童未及完成学业便被强行召回,容闳自己亦一度心灰意冷。但他不会想到,留学一事就此薪火相传,并彻底改写了中国教育。

留美幼童回国后一度遭受冷遇,但在晚清变革之际,他们不会被埋没,不久后便活跃于政坛、军界和工业领域。在他们中,有民国首任总理唐绍仪,有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的庚款留美,亦是梁诚、唐绍仪、梁敦彦和唐国安等几位昔日留美幼童合力促成。1908年,中美正式达成协议,商定由1909年起,每年用退款遣派100名学生赴美学习,从第5年起减为每年不少于50名,依此循进,至1940年结束。

庚款留美的前三批学生成材率极高,其中尤以教育界最为闪亮,包括梅贻琦、蒋梦麟、胡适、竺可桢和郭秉文等。可以说,庚款留美的学子深刻影响了未来数十年的中国。尽管这一切成果戛然而止,但短暂光辉至今仍令人怀想。

另一位留美幼童也值得铭记,他便是北洋大学首任校长蔡绍基。北洋大学的前四任校长均是留美幼童出身,第二任至第四任分别为唐绍仪、梁敦彦和梁如浩。当时的北洋大学全方位效仿哈佛与耶鲁,更有“东方康奈尔”之称。四任校长的八年任期内,送数十位学生留美,成才率同样惊人,其中包括了近现代中国法学奠基者之一、参与起草《联合国宪章》的王宠惠,“中国奥运之父”王正廷,经济学家马寅初等。

从容闳到留美幼童,从留美幼童到庚款留美生,再到民国时代的北大、清华、南开、燕京,乃至西南联大。一代代留美学生构筑起了晚清和民国时期的中国教育谱系,美式大学制度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标准,并使得清华和北大等高校在短短时间内成为世界名校,创造了教育界的“中国神话”。

民国时代,最出色的大学校长多半有留洋经历,其中多半又是留美出身,他们所执掌的也多半是中国第一流的大学,包括胡适、蒋梦麟、梅贻琦、竺可桢、郭秉文、萨本栋、任鸿隽、胡先骕、罗家伦、杨振声、刘树杞和程天放等。在民国教育史上地位显赫的燕京大学,其掌舵人更是美国人司徒雷登。立志于平民教育的陶行知和晏阳初,同样曾留学美国。除了这些校长外,有留美背景的大学教授更是不计其数。

那个中国大学的黄金时代,容闳就是奠基人。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