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公侯爵位多如牛,宋朝公侯真的如此多吗?

想你时的孤独
2019-02-19 18:38:17

宋朝的公侯,身有爵位者比例的确非常高。不过,宋朝封爵者虽然多如牛毛,但宋朝爵位却普遍不值钱,只是个身份而已。而且宋朝的爵位不能世袭,跟功勋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对宋朝而言,封爵就是这么简单。宋朝的封爵共分十二阶,从最高的亲王到第五等的郡公是宗亲才能获封的,若没有特例,异姓者最高封爵是开国公。

一般来说其他朝代的高等王爵,由嫡长子继承爵位,可宋朝却是个例外。宋朝的王爵为终身制,身死爵除,其子孙无论嫡庶只有长子册封为公爵,其他子孙承荫入仕,如果资历能力都够就额外封爵,不够那就老老实实待着。亲王的贵子只能承公爵,以至于宋朝中期一度出现“宗室几无一人为王”的尴尬局面。

其他朝代的爵位,一般都是有一定功勋或者皇室宗亲才能够获得的,宋朝却例外。宋朝从开国公到开国男之类的异姓封爵爵位,当品阶与资历够了就会获得封爵——反正不值钱,就是个荣誉头衔而已。宋朝爵位更多只是一种身份,没啥特权也没太多的额外好处。与后来的明朝完全相反,宋朝也不限制宗亲科举、经商。所以宋朝宗室规模庞大,却也没造成多大负担。

封爵的食邑制度在宋朝也只是一种虚衔,压根儿是没钱拿的,只有食实封才有爵位供奉。不过宋朝爵位的食实封少得可怜,最多食实封千户,每户每月二十五文钱,一年也就300贯钱。要知道,宋朝一个七品县令每个月的俸禄补贴就超过90贯钱。

相对于其他朝代,宋朝封爵的数量与规模的确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宋朝爵位不能世袭、爵禄低、爵位还没有特权,更多就是个荣誉而已。在当时,可以说有爵位的人到处都是,宋人也并不感冒。《知否》中的顾廷烨与齐衡作为爵府嫡子仍旧努力科举,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登录 评论一下